《临江仙·为梅泉题美人画像》

时间: 2025-01-01 16:02:13

记得红楼那夕,别情恰比春浓。

天涯飞絮各西东。

痴魂扶倩影,和恨住眉峰。

旧曲桃根桃叶,似人画里惊逢。

罗衣心字一重重。

幽兰亲采撷,无语怨东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为梅泉题美人画像
作者: 袁思亮

记得红楼那夕,别情恰比春浓。
天涯飞絮各西东。
痴魂扶倩影,和恨住眉峰。
旧曲桃根桃叶,似人画里惊逢。
罗衣心字一重重。
幽兰亲采撷,无语怨东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回忆起那红楼中的夕阳时分,离别的情感恰如春天般浓烈。
即使身处天涯,飞舞的柳絮依然飘向东西。
痴迷的灵魂扶着那美丽的身影,心中的怨恨在她的眉宇之间凝聚。
旧时的曲调如桃根和桃叶一般,似乎在画中与人惊喜相逢。
她的轻罗衣裳上,心字一层层叠加。
幽兰花亲自采摘,却无言地怨恨着东风的吹拂。

注释:

  • 红楼:指《红楼梦》,象征美丽与忧伤的爱情。
  • 别情:离别之情,感情深厚。
  • 痴魂:痴情的灵魂,表现对美人的思念。
  • 倩影:美丽的身影。
  • 眉峰:指人的眉毛,象征情感的寄托。
  • 桃根桃叶:桃花的根和叶,常用以象征美好和青春。
  • 心字:心中的思念与情感。
  • 幽兰:兰花,象征高洁与美好。

典故解析:

  • 《红楼梦》:书中情感复杂,常常被引用来表达离愁别绪。
  • 桃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爱情、美丽与青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思亮,近代诗人,擅长词赋,作品多描写情感细腻,风格典雅,常表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忆。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袁思亮的某个感伤时刻,可能与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或某段情感的回望有关。

诗歌鉴赏:

《临江仙·为梅泉题美人画像》是一首极富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对美人画像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情感的浓烈。开篇“记得红楼那夕”,直接引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令人联想到《红楼梦》中那种既美好又哀伤的情感。接下来的“别情恰比春浓”,将离别之情与春天的温暖相提并论,突显了这种感情的深厚。

“天涯飞絮各西东”一句,使用了细腻的意象,描绘了飘散的柳絮,象征着无处不在的思念。诗人在此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深化了离别的主题。之后,对美人倩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心中那种无奈与痴迷,既有“痴魂扶倩影”的柔情,又有“和恨住眉峰”的怨恨,情感的复杂性得到充分体现。

最后几句则通过对旧曲的追忆与兰花的采摘,表达了对过去的美好时光的留恋,同时也流露出对东风的无奈与怨恨。整首词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美人和离别的深刻感慨,语言优美而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记得红楼那夕:回忆某个美好而伤感的时刻。
    2. 别情恰比春浓:离别的情感如春天般浓厚。
    3. 天涯飞絮各西东:柳絮随风飘散,象征思念的无处不在。
    4. 痴魂扶倩影:痴迷的心灵依恋着那美丽的身影。
    5. 和恨住眉峰:怨恨与爱意在她的眉宇之间凝聚。
    6. 旧曲桃根桃叶:旧时的美好如桃花般让人惊喜。
    7. 似人画里惊逢:仿佛在画中与人不期而遇。
    8. 罗衣心字一重重:轻罗衣上心字层层叠加,象征思念。
    9. 幽兰亲采撷:兰花的采摘代表高洁的情感。
    10. 无语怨东风:无言之中对东风的怨恨,暗含对离别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之情比作春天的浓烈。
    • 拟人:将柳絮拟人化,表现思念的情感。
    • 对仗:如“飞絮各西东”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情感细腻而深沉。

意象分析:

  • 红楼:象征美好与忧伤的爱情。
  • :代表生机与情感的浓厚。
  • 飞絮:象征思念与无尽的离愁。
  • 倩影:美丽的身影,代表诗人心中的爱慕。
  • 桃根桃叶:象征青春与旧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别情恰比春浓”中,春浓的意象主要用来表达什么? A. 美好
    B. 思念
    C. 离愁
    D. 欢喜

  2. “天涯飞絮各西东”中,“飞絮”指的是: A. 柳絮
    B. 花瓣
    C. 雪花
    D. 叶子

  3. 诗中提到的“幽兰”象征着什么? A. 美丽
    B. 高洁
    C. 思念
    D. 哀愁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特别是林黛玉的诗作。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离愁别绪。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侧重于豪放与洒脱。
  • 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红楼梦》:曹雪芹著,研究离愁别绪的重要作品。
  • 《近现代诗词精选》:收录了袁思亮及同时期诗人的作品,供研究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