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银杏
突兀蔽庭户,长绳那可量。
抡材掩荆楚,问岁失萧梁。
云实时堪结,雷枝半已荒。
离奇难尔用,匠石转神伤。
白话文翻译:
这棵古老的银杏树高耸入云,遮蔽了庭院的门窗,纵使用长绳也难以量度它的高度。
砍下的树材遮掩了荆楚大地,我不禁问岁月为何使得萧梁的风光已然失去。
云彩时而聚集,雷声的枝条已经有一半荒废。
这树的离奇之处难以利用,工匠看到它的状态也不禁感到神伤。
注释:
- 突兀:指高耸、突出。
- 蔽:遮蔽。
- 长绳:比喻无法测量的高度。
- 抡材:砍伐树木。
- 荆楚:指中国南方的荆州和楚地,象征丰饶的土地。
- 失萧梁:指昔日的美好景象不再。
- 离奇:奇特、难以理解的。
- 匠石:工匠和石材,这里指工匠看见树的状态而感到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璘,明代诗人,字宗道,号鹤山,擅长诗文。其作品常以自然景物为题,传达个人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背景可能与顾璘对自然的观察、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有关。古银杏作为长寿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岁月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古银杏》通过描绘一棵古老的银杏树,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深刻感悟。银杏树的高大和苍翠,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持久,而它的荒废和凋零则反映了时光的无情与变化的必然。诗中通过“突兀蔽庭户”的描写,展现了银杏的高大,令人感受到一种压迫感,同时也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问岁失萧梁”中,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惋惜交织,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此外,诗中“离奇难尔用,匠石转神伤”一联,表现了古树的奇特与人们对它的无奈,突显出人类对于自然力量的渺小与无能为力。整首诗以银杏树为载体,融合了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沉重的哲学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突兀蔽庭户”:银杏树高耸,遮蔽了庭院,感受到它的巨大。
- “长绳那可量”:即使用长绳也无法测量它的高度,强调了它的伟岸。
- “抡材掩荆楚”:砍伐的木材遮掩了广袤的土地,象征着文化和文明的损失。
- “问岁失萧梁”:对时间流逝的疑问,怀念曾经的美好。
- “云实时堪结”:自然的变化,云彩聚集的时刻。
- “雷枝半已荒”:树枝的凋零,象征生命的脆弱。
- “离奇难尔用”:古树的奇特之处难以被利用。
- “匠石转神伤”:工匠因树的状态而感到悲伤,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忧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银杏树与人类的感情紧密相连,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通过“匠石转神伤”的描写,使树木似乎有了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古银杏树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脆弱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银杏树:象征长寿与生命,同时也是时间流逝的见证者。
- 庭户:象征人类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的关系。
- 云与雷:自然变化的象征,隐含着不确定性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古银杏》中的“突兀蔽庭户”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银杏树的高度
- B. 银杏树的颜色
- C. 银杏树的年龄
- D. 银杏树的根系
-
诗中“问岁失萧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现在的满足
-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个人情感,尤其是对孤独的感慨。
- 杜甫的《春望》则在时代背景下展现了对国家与家园的忧虑,与《古银杏》在情感基调上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代诗人的创作风格研究》
- 《古银杏及其文化意义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