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汉武帝玄都坛》

时间: 2025-01-17 09:42:45

曲磴回溪数百重,汉皇行幸有遗踪。

海西不复来三鸟,岩畔虚传驻六龙。

碧露暗滋金洞草,紫云常护石坛松。

便应别著登山屐,策杖高寻玉检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曲磴回溪数百重,汉皇行幸有遗踪。
海西不复来三鸟,岩畔虚传驻六龙。
碧露暗滋金洞草,紫云常护石坛松。
便应别著登山屐,策杖高寻玉检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汉武帝曾经游幸的地方,蜿蜒的山路和溪水相互交错,汉皇留下的足迹仍在。如今海西的三只鸟已经不再来此,传说中的六龙也不再停留在岩边。青翠的露水滋养着金洞里的草,紫色的云彩常常庇护着石坛上的松树。或许应该更换一双登山的鞋,带着手杖高高地寻访那封存的玉检印。

注释:

  • 曲磴:曲折的台阶。
  • 回溪:蜿蜒流动的小溪。
  • 汉皇:指汉武帝。
  • 行幸:出游、游幸。
  • 遗踪:留下的足迹。
  • 海西:指海西地区。
  • 三鸟: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
  • 六龙:传说中天子乘坐的六条龙,象征皇权。
  • 碧露:清晨的露水。
  • 金洞:金色的山洞。
  • 紫云:紫色的云彩,象征祥瑞。
  • 石坛松:石坛上的松树,象征坚韧。
  • 登山屐:登山用的鞋。
  • 玉检封:古代官印,象征权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侍,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多以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游览汉武帝遗迹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历史的追忆与感慨,反映出对历史人物及其成就的敬仰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汉武帝的玄都坛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细腻观察。开篇几句通过“曲磴回溪”的描写,展现出蜿蜒而美丽的山水景色,营造出一种灵动的氛围。接着提到汉武帝的“行幸”,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也传达出一种对往昔辉煌的怀念。

“海西不复来三鸟,岩畔虚传驻六龙”一句中,诗人以“鸟”和“龙”的象征,表达了对神话传说的反思与现实的对比,似乎在感叹昔日的繁华已不再。接下来的“碧露暗滋金洞草,紫云常护石坛松”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气息,仿佛时光在这里静止,历史与自然交织在一起。

最后两句,诗人暗示了自己对这片历史遗迹的向往,提到“登山屐”和“策杖”,既是对古代游幸的模仿,也是对历史的追寻。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上既有对伟大历史的敬仰,也有对自然美的热爱,形成了一幅动人的历史与自然交融的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曲磴回溪数百重:形容山路崎岖,溪流蜿蜒,展现出自然景观的复杂性。
  2. 汉皇行幸有遗踪:提及汉武帝曾在此游幸,留下足迹,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3. 海西不复来三鸟:隐喻神话中的三鸟再也不来,象征着昔日的繁华不再。
  4. 岩畔虚传驻六龙:六龙停驻的传说变得虚无,历史的辉煌感渐行渐远。
  5. 碧露暗滋金洞草:描绘洞内草木生机勃勃,暗示自然的生生不息。
  6. 紫云常护石坛松:紫云环绕,给石坛的松树以庇护,象征着历史的守护。
  7. 便应别著登山屐:呼应前文,表达对古迹的期待与向往。
  8. 策杖高寻玉检封:用杖高寻古印,象征着对历史的探索与追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海西不复来三鸟”用鸟象征美好事物,表现历史的流逝。
  • 拟人:如“紫云常护”,赋予自然以情感,使景物更为生动。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形成美妙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汉武帝的游幸为切入点,通过对历史与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辉煌的追忆与对自然美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敬仰与对未来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曲磴:象征艰难的攀登与探索。
  • 溪水:象征流动的时间与变化的自然。
  • 三鸟:象征美好的事物与历史的辉煌。
  • 六龙:象征王权与神话。
  • 碧露:象征清新与生命。
  • 紫云:象征祥瑞与庇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汉皇”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汉武帝
    B) 汉昭帝
    C) 汉宣帝
    D) 汉明帝

  2. 诗中“碧露暗滋金洞草”中的“碧露”指的是什么?
    A) 黄昏的露水
    B) 清晨的露水
    C) 傍晚的露水
    D) 晚上的露水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什么情感?
    A) 忘却
    B) 追寻
    C) 怀念
    D) 绝望

答案

  1. A) 汉武帝
  2. B) 清晨的露水
  3. B) 追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描绘自然景观,情感更加沉重,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 李白《庐山谣》:以更为奔放的笔触描绘自然之美,表现出一种豪放的气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曲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