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观雪 其二》

时间: 2025-01-06 13:57:30

南游客上妙高峰,拄杖敲冰袖障风。

卷起面前帘看雪,烟鬟浑插玉珑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游客上妙高峰,
拄杖敲冰袖障风。
卷起面前帘看雪,
烟鬟浑插玉珑璁。

白话文翻译:

南方的游客登上了妙高峰,
用拐杖敲打冰雪,挡住了寒风。
他卷起面前的帘子观看雪景,
那烟雾缭绕的发髻仿佛插上了玉珠。

注释:

  • 南游客:南方的游客,指来自南方的人。
  • 妙高峰:指高而美的山峰,可能特指某个著名的山。
  • 拄杖:用手杖支撑,表示行走不便或借以稳固。
  • 敲冰:用杖敲打冰雪,表示冬季的寒冷。
  • 袖障风:用袖子挡风,形象化地描绘出寒风的刺骨。
  • 卷起面前帘:将挂在面前的帘子卷起,以便欣赏雪景。
  • 烟鬟:形容头发如烟雾般飘逸,鬟指发髻。
  • 玉珑璁:指玉制的装饰品,用于形容发饰的华丽。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的“妙高峰”可以引申为许多古代诗人所描绘的山水之美,常见于文人墨客的游览诗中,表达对自然景色的向往与赞美。“雪”在古诗中常常象征寒冷与宁静,恰如诗人在冬日中独自欣赏雪景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翌是宋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其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冬季,作者游历于妙高峰,目睹了冬日的雪景,借此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感受及其美丽的向往。

诗歌鉴赏:

《南山观雪 其二》是一首描写冬季雪景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雪的赞美与对自然的热爱。首句“南游客上妙高峰”开篇即引入了人物和地点,设置了诗歌的背景。读者仿佛可以想象出那位南方游客在高峰之上,迎着寒风,感受着雪的清冷与空灵。

“拄杖敲冰袖障风”生动地描绘了寒风刺骨的场景,诗人用拐杖敲打冰雪的细节,传达出他在严寒中坚持前行的决心和勇气。接下来的“卷起面前帘看雪”则是一个优雅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对美景的渴望与欣赏,仿佛在一瞬间,所有的寒冷都被他卷起的帘子挡住,只留下纯净的雪景。

最后一句“烟鬟浑插玉珑璁”则是通过发饰的描写,将整个场景渲染得更加梦幻和美丽,体现出诗人对女性美的向往与赞美。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呈现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雪景氛围,充分展示了朱翌诗作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游客上妙高峰:描述了一位南方的游客正在攀登高峰,既点明了人物背景,又引出了接下来的景象。
  2. 拄杖敲冰袖障风:描绘了游客在寒冷中用杖敲打冰雪以抵挡寒风的情景,表现了环境的恶劣与人们的坚持。
  3. 卷起面前帘看雪:通过动作展现出游客对雪的好奇和热爱,暗示了他想要深入欣赏自然之美。
  4. 烟鬟浑插玉珑璁:用美丽的发饰来形容游人的女性特征,增加了诗歌的美感和浪漫气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头发比作“烟”,形容其轻盈飘逸,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拟人:通过“敲冰”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互动。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乐感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冬季雪景的赞美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体现出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坚定,展现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纯洁、宁静与寒冷。
  • 高峰:象征着人们追求理想和美好生活的愿望。
  • 拐杖:象征着行走过程中的坚持与努力。
  • 烟鬟:象征着女性的柔美与飘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南游客上妙高峰,拄杖敲冰袖障风。这句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诗中“卷起面前帘看雪”表达了游客对什么的渴望?

    • A. 风
    • B. 雨
    • C. 雪
    • D. 太阳
  3. “烟鬟浑插玉珑璁”中的“玉珑璁”主要指什么?

    • A. 食物
    • B. 发饰
    • C. 服装
    • D. 书籍

答案:

  1. D. 冬天
  2. C. 雪
  3. B. 发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终南山》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朱翌的作品更强调冬季的寒冷和独特的雪景,而王维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山水的哲思和人生的感悟。两者在意象的选取和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审美取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诗宋词鉴赏与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