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入泗口》
时间: 2025-01-19 14:48: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却入泗口
作者: 李绅 〔唐代〕
洪河一派清淮接,
堤草芦花万里秋。
烟树寂寥分楚泽,
海云明灭满扬州。
望深江汉连天远,
思起乡闾满眼愁。
惆怅路岐真此处,
夕阳西没水东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秋天景象。洪河与清淮在此相接,河岸边长满了草和芦花,秋意浓厚。远处的烟雾笼罩着树木,分隔了楚地的泽国,海边的云彩时而明亮时而黯淡,映衬着满扬州的风光。望着远方的江汉水,似乎连天也在延伸,乡村的思绪涌上心头,满眼愁绪。此时此刻,站在岔路口,感到惆怅,这片土地正是我所处之地,夕阳西沉,水流向东,时光悄然流逝。
注释:
- 洪河:指黄河,古称洪河。
- 清淮:指淮河,清澈的水流。
- 堤草:堤岸上的草。
- 芦花:芦苇的花,象征秋天的气息。
- 楚泽:指楚国的沼泽地。
- 海云:海边的云彩。
- 江汉:指长江与汉江,象征宽广的水域。
- 乡闾:指故乡和邻里。
- 惆怅:因思乡而感到的忧伤。
- 夕阳:太阳西沉,象征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绅(约792年-865年),字季长,号白云,唐代诗人,生于山西,后移居江西。李绅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在当时有着广泛的影响,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李绅在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与乡愁的纠葛后,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感。诗中所描绘的江河景象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也寄托了他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却入泗口》以清新而深沉的意境,描绘了秋天的江河景色,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慨。开篇以“洪河一派清淮接”描绘了两条大河交汇的壮丽景象,生动而富有画面感,仿佛将读者带入那个辽阔而宁静的秋日午后。接下来的“堤草芦花万里秋”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秋天的萧瑟与宁静,传达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
“烟树寂寥分楚泽,海云明灭满扬州”的句子则转向了生活的孤寂,远方的云彩时而明亮时而黯淡,恰似人生的起伏,寓意深远。接着,诗人通过“望深江汉连天远,思起乡闾满眼愁”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江水连天的广袤与乡愁的浓烈形成鲜明对比,情感愈加深厚。
最后两句“惆怅路岐真此处,夕阳西没水东流”则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结束,全诗在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中收尾,留给读者深刻的思考。整首诗虽描绘自然景色,但情感的深邃与细腻,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歌颂,更是对人生、乡愁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洪河一派清淮接:描绘大自然的壮阔,河流交汇,气势磅礴。
- 堤草芦花万里秋:细腻的描写秋天的景象,表现出一种宁静与萧瑟。
- 烟树寂寥分楚泽:通过烟雾笼罩的树木,体现孤独感,分隔了楚地的沼泽。
- 海云明灭满扬州:海边的云彩变化多端,象征生活的无常与变幻。
- 望深江汉连天远:展望江汉,表达了对远方的渴望与无奈。
- 思起乡闾满眼愁:乡愁的涌现,情感愈加浓烈。
- 惆怅路岐真此处:在此岔路口,产生了深深的惆怅。
- 夕阳西没水东流:夕阳西沉,象征时间的流逝,水流向东,隐喻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海云明灭”,将云彩的变化比喻人生的起伏。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烟树寂寥”,赋予树木以情感,突出孤独感。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洪河与清淮:象征宏伟与清澈,代表自然的力量与美。
- 堤草芦花:秋天的象征,表现宁静与萧瑟。
- 烟树:象征孤独与寂寞,分隔人们的情感。
- 海云:象征生活的无常,变化莫测。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人生的终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洪河一派清淮接”中提到的两条河流是: A. 黄河与淮河
B. 长江与汉江
C. 决策与决策 -
诗中提到的“夕阳西没”象征: A. 生命的开始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变化 -
“惆怅路岐真此处”中的“岐”指: A. 交叉的道路
B. 一种植物
C. 迷失的方向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局的关切。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与人情的冷暖。
诗词对比:
- 李白《早发白帝城》与李绅《却入泗口》:两首诗均描写自然景观,但李白的诗更为奔放,表现了对自由的向往,而李绅的诗则更深沉,关注的是乡愁与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绅与他的诗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