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令(次陈君衡韵)》
时间: 2025-01-04 08:02: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楼令(次陈君衡韵)
作者: 周密
桂影满空庭。秋更廿五声。一声声都是消凝。新雁旧蛩相应和,禁不过冷清清。酒与梦俱醒。病因愁做成。展红绡犹有余馨。暗想芙蓉城下路,花可可雾冥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情景。桂花的影子洒满了空旷的庭院,秋天的声音更是增添了几分悲凉。每一声都仿佛是心中的愁绪。新来的雁儿与旧的虫鸣相互呼应,却无法抵挡这份冷清的氛围。酒醒梦醒,一切都回归了现实,病痛的根源都是因愁而生。展开红绡,仍能感受到那一丝余香。暗自思念芙蓉城下的路,花香伴着迷雾,朦胧而又恍惚。
注释
- 桂影: 桂花的影子,象征秋天的到来。
- 廿五声: 指的是二十五声,可能是指秋虫的鸣叫声。
- 消凝: 指心中愁绪的凝聚与消散。
- 新雁旧蛩: 新飞来的大雁和旧时的虫鸣,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记忆。
- 红绡: 红色的绡布,常用来作为扇子或装饰,带有余香的红绡暗示着情感的留恋。
- 芙蓉城: 可能指代某个具体的地方,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思念与怀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密(1232年-1308年),字允中,号洛阳,南宋末年到元初的词人、文学家,因其词风清新而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周密的词作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和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宋代末期,正值国家动荡之时,词人借助秋夜的景象抒发个人的思乡之情与无奈,表达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南楼令》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词,展现了秋夜的清冷与孤独。诗人通过“桂影满空庭”和“秋更廿五声”的描写,引导读者进入一个静谧而略显凄凉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被细腻地刻画出来。每一声虫鸣、每一声新雁的叫声,似乎都在提醒着人们珍惜眼前的生活,却又无情地揭示了愁苦的根源。
“酒与梦俱醒”一句,强烈地传达出诗人的无奈与痛苦。酒是逃避现实的媒介,而梦则是对美好过往的追忆。醒来后,所有的愁苦都回归现实,病痛的根源也一目了然。这样的情感,令人不禁为之动容。
整首词的意象丰富,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尤其是“花可可雾冥冥”句,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模糊与渴望,令人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桂影满空庭”:描绘了秋天的夜晚,桂花的影子洒满庭院,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秋更廿五声”:秋天的虫鸣声越来越清晰,细腻地传达出时间的流逝。
- “一声声都是消凝”:每一声虫鸣都仿佛在诉说着心中的忧愁。
- “新雁旧蛩相应和”:新飞来的大雁与旧时的虫鸣相互呼应,暗示着时间的变迁与记忆的交织。
- “禁不过冷清清”:尽管有着这些声响,依然难以掩盖内心的冷清。
- “酒与梦俱醒”:酒与梦都是逃避现实的方式,醒来后却发现一切仍然如故。
- “病因愁做成”:病痛的根源是由于长期的愁苦。
- “展红绡犹有余馨”:展开红色的绡布,仍然能感受到那份余香,暗示着对美好回忆的留恋。
- “暗想芙蓉城下路”:内心思念芙蓉城下的路,在迷雾中显得朦胧而遥远。
- “花可可雾冥冥”:花香伴着迷雾,象征着对往昔的追忆与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桂影”和“秋声”等意象,生动地描绘出秋夜的氛围。
- 拟人: 将虫鸣与雁声拟人化,赋予它们情感上的回应。
- 对仗: 词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夜的孤寂与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影: 代表着秋天的宁静与思念。
- 秋声: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红绡: 代表着回忆与情感的留恋。
- 芙蓉城: 象征着思念的对象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桂影满空庭”中的“桂影”指的是什么?
- A. 明月
- B. 桂花的影子
- C. 星星的影子
-
诗中提到的“酒与梦俱醒”,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逃避现实
- B. 愉悦幸福
- C. 痛苦和无奈
-
“暗想芙蓉城下路”中,诗人所思念的是?
- A. 亲人
- B. 过去的美好时光
- C. 自然风景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 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对爱情的追忆,表现出与《南楼令》相似的怀念之情。
- 《水调歌头》: 苏轼在这首词中描绘了对月的思考与人生哲理,尽管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对时光的感慨与人生的思索。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周密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