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臣饥欲死侏儒饱,方朔谁怜是岁星。馆下诸生笑丰暖,江头渔父诮清醒。鲁公已作乞米帖,陶令旋寻储粟瓶。亲旧依然眼相向,故应特地为吾青。
白话文翻译:
我饿得快要死去,而侏儒却吃得饱饱的,东方朔啊,谁会怜悯我是岁星呢?在学馆下的学生们嘲笑我生活丰裕温暖,江边的渔父讥讽我过于清醒。鲁公已经写下了乞米的帖子,陶渊明也急忙寻找储存粮食的瓶子。亲友们依然用眼睛相对,因此特意为我留下青色的食物。
注释:
字词注释:
- 臣饥欲死:作者自述饥饿至极。
- 侏儒饱:比喻小人得志,吃得饱饱的。
- 方朔:指东方朔,汉代文学家,传说他是岁星(木星)的化身。
- 岁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木星,这里比喻作者自己。
- 馆下诸生:指学馆中的学生。
- 江头渔父:江边的渔夫。
- 鲁公:指颜真卿,唐代书法家,曾写《乞米帖》。
- 陶令:指陶渊明,东晋诗人,曾任县令。
- 储粟瓶:储存粮食的瓶子。
典故解析:
- 方朔谁怜是岁星:引用东方朔的典故,表达作者自比岁星,感叹无人怜悯。
- 鲁公已作乞米帖:颜真卿的《乞米帖》是一封乞求粮食的书信,这里作者借用此典故表达自己的困境。
- 陶令旋寻储粟瓶:陶渊明在贫困时寻找储存粮食的瓶子,这里作者借用此典故表达自己也在寻找食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登(生卒年不详),字士廉,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风格质朴自然。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贫困中的生活状态和对社会不公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高登在贫困中创作的,通过对比自己与侏儒、诸生、渔父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亲旧的感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贫困中的生活状态和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感慨。诗中“臣饥欲死侏儒饱”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的饥饿与侏儒的饱足之间的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不公。而“方朔谁怜是岁星”则借用东方朔的典故,自比岁星,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人怜悯的悲哀。后文通过鲁公和陶令的典故,进一步强化了作者的贫困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亲旧的深厚感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臣饥欲死侏儒饱:直接表达作者的饥饿与侏儒的饱足之间的对比。
- 方朔谁怜是岁星:借用东方朔的典故,自比岁星,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无人怜悯的悲哀。
- 馆下诸生笑丰暖:描绘学馆中的学生嘲笑作者生活丰裕温暖。
- 江头渔父诮清醒:江边的渔夫讥讽作者过于清醒。
- 鲁公已作乞米帖:借用颜真卿的典故,表达自己的困境。
- 陶令旋寻储粟瓶:借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自己也在寻找食物。
- 亲旧依然眼相向:表达亲友们依然用眼睛相对,关心作者。
- 故应特地为吾青:因此特意为作者留下青色的食物。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臣饥欲死侏儒饱”等句,鲜明地对比了作者与侏儒、诸生、渔父的生活状态。
- 典故:借用东方朔、颜真卿、陶渊明的典故,增强了诗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在贫困中的生活状态和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感慨,以及对亲旧的感激和依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臣饥欲死:饥饿的意象。
- 侏儒饱:饱足的意象。
- 方朔:岁星的意象。
- 馆下诸生:学馆的意象。
- 江头渔父:江边的意象。
- 鲁公:乞米的意象。
- 陶令:储粟的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臣饥欲死侏儒饱”一句表达了什么对比? A. 作者的饥饿与侏儒的饱足 B. 作者的清醒与渔父的糊涂 C. 作者的贫困与诸生的丰裕 答案:A
-
诗中“方朔谁怜是岁星”一句借用了哪个典故? A. 东方朔的典故 B. 颜真卿的典故 C. 陶渊明的典故 答案:A
-
诗中“鲁公已作乞米帖”一句借用了哪个典故? A. 东方朔的典故 B. 颜真卿的典故 C. 陶渊明的典故 答案:B
-
诗中“陶令旋寻储粟瓶”一句借用了哪个典故? A. 东方朔的典故 B. 颜真卿的典故 C. 陶渊明的典故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颜真卿《乞米帖》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高登的这首诗与颜真卿的《乞米帖》都反映了作者在贫困中的生活状态,但颜真卿的诗更侧重于书法艺术的表现,而高登的诗则更侧重于情感的表达和社会现实的反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颜真卿书法全集》
- 《陶渊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