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向来陵谷尚休然,放眼高台万象还。
南国一池襄汉水,中原千古邓唐山。
斜阳淡淡飞鸿没,芳草萋萋戎马闲。
前代英雄亦何许,棹歌日日过沧湾。
白话文翻译:
向来这些山谷都显得宁静而安详,
放眼望去,高台之上万象尽收眼底。
南国的那一池襄汉水,
中原地区的千古邓唐山。
斜阳映照,淡淡的飞鸿逐渐消失,
芳草萋萋,戎马也显得闲散。
前代的英雄们又在哪里呢?
棹歌声声,日复一日地划过沧海湾。
注释:
- 陵谷:指山脉与谷地,形容自然景观的变化。
- 高台:指高处的台地,便于俯瞰四周。
- 襄汉水:指南方的汉水,流域广泛,历史悠久。
- 邓唐山:指中原地区的名山,象征历史的厚重。
- 斜阳: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
- 飞鸿:指大雁,象征迁徙与离别。
- 戎马:指军队和战马,象征战争与英雄。
- 棹歌:指划船时唱的歌,表达宁静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载,宋代诗人,生于北宋,经历了南宋时期。其诗风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题岘山》写于黄载游览岘山时,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过往英雄与现实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题岘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反思。诗的开头描绘了宁静的山谷和开阔的视野,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平静。南国的池水与中原的名山相映成趣,显示出地理的广阔与历史的深远。
接着,诗人描绘了夕阳下飞鸿的消逝,和芳草萋萋的闲适氛围,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过去的英雄似乎在这片天地中消逝,留下的只有日复一日的划船歌声。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时间的流逝,更让人思考历史的变迁与个体的渺小。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表现出深刻的哲理,寓意着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悟,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思和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向来陵谷尚休然:表达了山谷的宁静与安详,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静止。
- 放眼高台万象还:从高处俯瞰,万物尽收眼底,象征着视野的开阔与心境的明朗。
- 南国一池襄汉水:引入南国的水域,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历史的深厚。
- 中原千古邓唐山:千古名山,象征着历史人物的辉煌与荣耀。
- 斜阳淡淡飞鸿没:夕阳西下,飞鸿渐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情感。
- 芳草萋萋戎马闲:即使是戎马之地,也显得宁静,反映出战争的无常和生活的平和。
- 前代英雄亦何许:对历史英雄的追问,表现出对过往的思考与怀念。
- 棹歌日日过沧湾:日复一日的生活与歌声,反映出一种生活的平静与简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鸿”比喻生命的短暂与离别。
- 对仗:如“南国一池襄汉水”和“中原千古邓唐山”,展示了平衡与和谐。
- 意象:运用自然景物传达情感,形成诗歌的主要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许。表达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追忆,体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陵谷: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变化。
- 高台:象征视野的开阔与心境的明朗。
- 飞鸿: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离别的情感。
- 戎马:象征战争的无常与生活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国水域是什么? A) 汉水
B) 长江
C) 黄河 -
“斜阳淡淡飞鸿没”中的“飞鸿”指的是什么? A) 向日葵
B) 大雁
C) 夕阳 -
诗中提到的“前代英雄”主要是在表达什么情感? A) 对英雄的赞美
B) 对历史的思考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A) 汉水
- B) 大雁
- B) 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写山水之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思;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则通过山水景象表现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两者在题材上相似,但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传》
- 《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全集》
以上内容为《题岘山》的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