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答友人》

时间: 2025-01-01 13:07:49

百万貔貅动塞尘,朝廷委寄不轻人。

胡儿生事虽然浅,国士尽忠须是纯。

陇上悲歌应愤惋,林间酣饮但酸辛。

欲陈一句好言语,只恐相知未甚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依韵答友人 邵雍 〔宋代〕

百万貔貅动塞尘,朝廷委寄不轻人。 胡儿生事虽然浅,国士尽忠须是纯。 陇上悲歌应愤惋,林间酣饮但酸辛。 欲陈一句好言语,只恐相知未甚真。

白话文翻译:

百万勇士在边塞掀起尘土,朝廷对他们的委任非同小可。 胡人的挑衅虽然不深,但国家的忠臣必须纯粹。 在陇上唱出的悲歌应是充满愤慨和哀伤,在林间畅饮却只有辛酸和苦涩。 想要说一句好话,只怕我们的相知还不够深。

注释:

  • 貔貅:古代传说中的猛兽,这里比喻勇士。
  • 塞尘:边塞的尘土,指边疆的战事。
  • 胡儿:指北方的少数民族。
  • 国士:国家的杰出人才,忠臣。
  • 陇上:指陇山一带,古代边塞地区。
  • 愤惋:愤慨和哀伤。
  • 酸辛:辛酸和苦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时政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是邵雍对友人的回应,表达了对国家忠臣的赞赏和对时局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北宋时期,边疆战事频发,朝廷对边防将领的委任十分重视的背景下创作的。邵雍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忠臣的敬意和对时局的忧虑。

诗歌鉴赏: 邵雍的这首《依韵答友人》通过对边塞勇士的描绘和对国家忠臣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关注和对忠臣的崇高敬意。诗中“百万貔貅动塞尘”一句,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边塞勇士的威武形象,而“国士尽忠须是纯”则强调了忠臣的纯粹和高尚。后两句通过对悲歌和酣饮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万貔貅动塞尘”:描绘了边塞勇士的威武形象,比喻勇士如猛兽般勇猛。
  2. “朝廷委寄不轻人”:强调朝廷对边防将领的委任非同小可,显示出朝廷的重视。
  3. “胡儿生事虽然浅”:指出胡人的挑衅虽然不深,但仍需警惕。
  4. “国士尽忠须是纯”:强调国家的忠臣必须纯粹,忠诚无二。
  5. “陇上悲歌应愤惋”:在边塞唱出的悲歌应充满愤慨和哀伤,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
  6. “林间酣饮但酸辛”:在林间畅饮却只有辛酸和苦涩,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
  7. “欲陈一句好言语”:想要说一句好话,表达了对友人的真诚。
  8. “只恐相知未甚真”:只怕我们的相知还不够深,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百万貔貅”比喻勇士的勇猛。
  • 对仗:“胡儿生事虽然浅,国士尽忠须是纯”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 拟人:“陇上悲歌应愤惋”将悲歌拟人化,赋予了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忠臣的赞颂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人通过对边塞勇士的描绘和对忠臣的赞颂,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 貔貅:象征勇士的勇猛。
  • 塞尘:象征边疆的战事。
  • 悲歌:象征对时局的忧虑和哀伤。
  • 酣饮:象征人生的辛酸和苦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百万貔貅动塞尘”中的“貔貅”比喻什么? A. 勇士 B. 猛兽 C. 军队 D. 尘土
  2. “国士尽忠须是纯”中的“国士”指的是什么? A. 国家的杰出人才 B. 国家的忠臣 C. 国家的将领 D. 国家的文人
  3. 诗中“陇上悲歌应愤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哀伤 D. 平静
  4. “林间酣饮但酸辛”中的“酸辛”指的是什么? A. 酸味和辛辣 B. 辛酸和苦涩 C. 酸甜和辛辣 D. 酸甜和苦涩

答案:1. A 2. B 3. C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勇士和战事,表达了对国家的关怀。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时局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出塞》与邵雍的《依韵答友人》都描绘了边塞的勇士和战事,但王昌龄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战争的感慨,而邵雍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忠臣的赞颂和对时局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对宋诗有深入的解读。
  • 《宋代诗歌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对理解邵雍的诗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