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法华山天衣寺》

时间: 2025-01-01 15:04:50

马踏红尘古塞平,出门谁不为功名。

到头争似栖禅客,林下无言过一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法华山天衣寺
马踏红尘古塞平,
出门谁不为功名。
到头争似栖禅客,
林下无言过一生。

白话文翻译:

题目:题法华山天衣寺
在古老的边塞上,马蹄踏过的红尘依然平坦,
出门在外,谁不为了功名利禄而努力奋斗?
到头来,与其争名夺利,不如做一个安静的禅客,
在林间无言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注释:

  • 马踏红尘:马蹄踏过的尘土,象征行走在尘世的奔波与忙碌。
  • 古塞平:古老的边塞依旧平坦,表达了历史的沉淀与时间的流逝。
  • 出门谁不为功名:出门在外,谁不追求名利?反映了人们的普遍心理。
  • 栖禅客:栖息的禅宗僧侣,象征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 林下无言:形容在林间静默无言,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 过一生:过完一生,暗示人生的价值取向。

典故解析:

“法华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代表了宁静与修行的理想。“禅客”指的是修行的和尚,常以隐居、清静的生活方式示人。诗中对比了名利与内心的宁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名利追求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和甫,号微之,唐代著名诗人。他与白居易共创“新乐府”,主张诗歌应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元稹的诗风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常带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稹的晚年,经历了官场的浮沉与个人的思考。他在此时对人生的意义进行深刻反思,选择了隐居的生活方式,对功名的追逐表示了否定,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题法华山天衣寺》是元稹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比出门追求功名与隐居栖息的禅客,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与对内心平静的向往。诗的开头用“马踏红尘古塞平”描绘了忙碌的生活画面,传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观察。接着,提出“出门谁不为功名”的疑问,表现出对人们普遍追求名利的理解和无奈。在最后两句中,诗人选择了宁静的生活,强调了内心的平和和超脱。

整首诗意象鲜明,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元稹对人生的独特见解。通过对比,诗人传达了对功名的冷静思考,最终回归内心的平和与安宁。这种反思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总结,也对当时社会的名利观念提出了质疑,具有普世的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马踏红尘古塞平:描绘了在古老的边塞,行走在尘土中的景象,象征生活的奔波与忙碌。
  • 出门谁不为功名:提出疑问,反映人们对名利的追求,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 到头争似栖禅客:与后文形成对比,表明功名的追逐并不值得,反而宁愿做一个安静的禅客。
  • 林下无言过一生:表现出一种淡泊与内心的宁静,强调生活的真实与纯粹。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出门谁不为功名”与“到头争似栖禅客”,形成明显的对比,增强了诗意的冲突感。
  • 比喻:将追求功名与隐居生活进行对比,暗示人生的选择与价值观。
  • 象征:古塞、禅客等意象,象征着社会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反思功名利禄的追求,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提倡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表现了对佛教文化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尘:象征繁杂的世俗生活,代表名利与竞争。
  • 古塞:象征历史的厚重与时间的流逝,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思考。
  • 禅客:象征追求内心平和与智慧的人,体现了超脱的生活理念。
  • 林下无言:象征宁静的生活态度,表达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马踏红尘”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A. 追求名利
    B. 宁静的生活
    C. 旅行的景象

  2. “出门谁不为功名”中的“功名”指的是什么? A. 声望和利益
    B. 内心的平和
    C. 个人的修行

  3. 诗中的“禅客”象征什么? A. 追名逐利的人
    B. 追求内心宁静的人
    C. 游历四方的人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归园田居》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侧重于思乡情怀。
  • 《归园田居》:强调隐居田园,对比市井生活的喧嚣,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