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为天随居士纪本事》

时间: 2024-09-19 20:46:40

吹息兰薰,递香檀颗。

比肩私语凭阑坐。

漫惊罗帕有烧痕,都缘特地燃心火。

惜别怜伊,催归误我。

载舟明日江头舸。

海绡六幅抵湘波,遥天共汝相思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为天随居士纪本事
作者: 袁思亮 〔近代〕

吹息兰薰,递香檀颗。比肩私语凭阑坐。
漫惊罗帕有烧痕,都缘特地燃心火。
惜别怜伊,催归误我。载舟明日江头舸。
海绡六幅抵湘波,遥天共汝相思裹。

白话文翻译:

在微风中,兰花香气飘散,檀木香颗颗相递。我们并肩坐着,低声细语,依偎在栏杆上。
漫不经心中,一块手帕上竟然留下了烧痕,都是因为我心中燃烧着特别的情感。
依依惜别,怜惜你,催促我回去的时光却误了我。明天船只将要在江头启航。
海上的绡帕抵挡着湘江的波涛,遥远的天空中与你的思念缠绕在一起。

注释:

  • 兰薰:兰花的香气。
  • 香檀:指檀香木,香气浓郁。
  • 罗帕:一种轻薄的手帕。
  • 烧痕:指手帕上因为火焰留下的痕迹,象征着心中燃烧的情感。
  • 海绡:指海边的绡帕,象征着对远方的思念。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惜别怜伊”和“江头舸”,可以看出诗人处于离别之际,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与不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思亮,近代诗人,作品多以情感细腻见长,擅长描写离别之际的情感,常用传统的诗词形式表达现代人的情感冲突。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生活中的某个离别时刻,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与依依不舍的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意象,把离别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以“吹息兰薰,递香檀颗”引入,运用自然的气息与香气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显露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亲密。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转向对离别的感伤,尤其是在“惜别怜伊,催归误我”中,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与无奈。最后的“遥天共汝相思裹”更是将思念的情感升华,传达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寄托。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巧妙,兰花的香气、檀香的传递、手帕的烧痕,都是情感的象征,展示出诗人在离别时复杂的内心世界。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读来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吹息兰薰,递香檀颗:微风中兰花的芳香飘散,檀香相续,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2. 比肩私语凭阑坐:两人并肩坐在栏杆旁,低声细语,表现出亲密的关系。
    3. 漫惊罗帕有烧痕:不经意间手帕上留下烧痕,暗示内心的火热情感。
    4. 都缘特地燃心火:这些烧痕是因为心中情感的燃烧所致。
    5. 惜别怜伊,催归误我: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催促我回去的时光使我错过了别离的时机。
    6. 载舟明日江头舸:明天船只将在江头启航,象征着离别的到来。
    7. 海绡六幅抵湘波:象征着对远方的思念,绡帕抵挡着湘江的波涛。
    8. 遥天共汝相思裹:在遥远的天空中,我与你的思念交织在一起。
  • 修辞手法

    1. 比喻:用“兰薰”和“香檀”比喻情感的芬芳。
    2. 拟人:将无生命的物体(如手帕)与情感结合,增强情感的生动性。
    3. 对仗:诗句工整,语句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蕴含了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兰薰:象征着纯洁、高雅的情感。
  • 香檀:代表着温暖、亲密的关系。
  • 罗帕:手帕的烧痕象征着心中无法抑制的情感。
  • 江头舸:代表着离别的时刻,象征着人生的分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兰薰”指的是: A. 兰花的香气
    B. 一种饮品
    C. 香水
    D. 花香

  2. “惜别怜伊”中“怜伊”指的是: A. 憎恨
    B. 爱惜
    C. 忘记
    D. 依赖

  3. 诗中“载舟明日江头舸”表达的意思是: A. 明天要出海
    B. 明天要离别
    C. 明天要旅行
    D. 明天要聚会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赠花卿》
  • 范仲淹《苏幕遮》

诗词对比: 可以将袁思亮的《踏莎行》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友人的思念,但袁思亮的作品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表达,而李白则将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得更加自由奔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曲赋入门》
  • 《近现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