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1-05 07:56: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拾翠天低,踏青路远。
横塘日日春人满。
红泥四面水中亭,
绿阴三尺门前缆。
午梦愁长,花风鬓短。
春游输与春归晚。
当时塘上笑行云,
如今更比行云懒。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低空晴空之下,我在踏青的路上漫步,横塘边每天都春意盎然,游人如织。四周红泥环绕着亭子,水面上倒映着亭子的影子,绿荫在门前的缆绳上垂挂。午后的梦长长地愁苦,花风轻拂,鬓边的花已经短了。春游的乐趣比春归的时间要晚得多。曾经在塘边嬉笑如行云,现如今却更显得懒散。
注释:
字词注释:
- 拾翠:指在春天采集青翠的植物,表示春游的乐趣。
- 踏青:春天外出游玩的活动。
- 横塘:指横向流淌的塘水。
- 红泥:红色的泥土,形容周围环境。
- 亭:小型的休息建筑,通常建在水边。
- 缆:指绳索或绳缆,用于拴住船只或其他物品。
典故解析: “春游”与“春归”形成对比,反映了春天的短暂与游玩的惬意。诗中描绘春天的景象,承载了对过往欢愉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嗣绾是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真挚描写著称。他的诗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自然景色,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踏莎行》创作于清代,正值春天的季节,诗人通过描写春游的场景,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和对青春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踏莎行》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诗人以细腻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和游玩的乐趣。起首两句“拾翠天低,踏青路远”,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诗人走在踏青的路上,心中充满了对春天的热爱。接下来的“横塘日日春人满”,展现了春游的热闹与欢快,红泥、亭子、绿阴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
诗中的情感在“午梦愁长,花风鬓短”中达到了高潮,午后梦境般的愁苦与春天短暂的流逝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惋惜。结尾的“如今更比行云懒”更是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人心的变化,令人感慨万千。
整首词在描写春景的同时,也蕴含着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邃的情感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拾翠天低,踏青路远。 诗人描绘了春天的美好,身处低空的晴天,踏青的路途远且美丽。
- 横塘日日春人满。 每天在横塘边游玩的人们逐渐增多,春天的气氛愈发浓厚。
- 红泥四面水中亭, 亭子四周被红泥环绕,倒映在水中,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春景。
- 绿阴三尺门前缆。 门前的缆绳上垂挂着绿荫,给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感觉。
- 午梦愁长,花风鬓短。 午后的梦境愁苦而漫长,花香的风轻拂,鬓边的花儿却逐渐凋零。
- 春游输与春归晚。 在春游的快乐中,春天结束的时间显得尤为悲伤。
- 当时塘上笑行云, 以前在塘边嬉笑如行云,轻松自在。
- 如今更比行云懒。 现在的生活却比行云更加懒散无力,充满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游人的欢笑比作行云,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春游的乐趣。
- 拟人:春天的风仿佛有情感,轻柔地拂过花朵,表现了自然的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描绘春游的场景,表达了对青春时光的珍惜与对美好事物的惋惜。诗中蕴含着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代表着新的开始。
- 红泥:传达着温暖和亲切的感觉。
- 亭子:代表着人们在自然中休息和享受生活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午梦愁长,花风鬓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愁苦
C. 宁静 -
诗中提到的“横塘”指的是? A. 河流
B. 湖泊
C. 池塘 -
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感慨与怀念
C. 喜悦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忧伤。
- 《渔舟唱晚》李白:描绘了水边景色与春天的惬意。
诗词对比:
- 刘嗣绾的《踏莎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春游的细腻描绘,而后者则表达了对爱情与青春的怀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