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和苏宣教韵)》

时间: 2024-09-19 21:39:02

直下承当,本来能解,莫遣干休。

算如今蹉过,峥嵘岁月,分阴可惜,一日三秋。

闹里偷声,日中逃影,用尽机关无少留。

争知道,是沤生即水,水外无沤。

世人等是悠悠。

谁著个工夫里求。

但掩耳窃钟,将泥洗块,觅花空里,舐蜜刀头。

何以忙中,尻舆浸假,邀取三彭同载游。

真如界,向毗卢顶上,荐取无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和苏宣教韵) 廖行之 〔宋代〕

直下承当,本来能解,莫遣干休。 算如今蹉过,峥嵘岁月,分阴可惜,一日三秋。 闹里偷声,日中逃影,用尽机关无少留。 争知道,是沤生即水,水外无沤。 世人等是悠悠。谁著个工夫里求。 但掩耳窃钟,将泥洗块,觅花空里,舐蜜刀头。 何以忙中,尻舆浸假,邀取三彭同载游。 真如界,向毗卢顶上,荐取无忧。

白话文翻译:

直接承担下来,本来就能理解,不要让事情半途而废。 想想现在错过了,那些辉煌的岁月,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珍惜,一天就像过了三年。 在喧嚣中偷取宁静,在阳光下逃避影子,用尽所有手段却无所留存。 谁知道,泡沫生成就如同水,水之外没有泡沫。 世人都是悠闲的。谁会在忙碌中寻求。 只是掩耳盗铃,用泥洗石头,在花丛中寻找空虚,舔蜜糖的刀尖。 为何在忙碌中,乘坐的车子渐渐浸入水中,邀请三位朋友一同出游。 在真实的境界中,向最高的顶峰上,推荐无忧无虑的生活。

注释:

  • 直下承当:直接承担责任或任务。
  • 本来能解:原本就能够理解或解决。
  • 莫遣干休:不要让事情半途而废。
  • 蹉过:错过。
  • 峥嵘岁月:形容岁月辉煌或不平凡。
  • 分阴可惜: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珍惜。
  • 一日三秋:形容时间过得非常慢,一天像过了三年。
  • 闹里偷声:在喧嚣中寻找宁静。
  • 日中逃影:在阳光下逃避影子,比喻逃避现实。
  • 用尽机关:用尽所有手段或计谋。
  • 无少留:无所留存,没有留下什么。
  • 沤生即水:泡沫生成就如同水,比喻事物的本质。
  • 水外无沤:水之外没有泡沫,比喻事物的本质之外没有其他。
  • 悠悠:悠闲的样子。
  • 掩耳窃钟:比喻自欺欺人。
  • 将泥洗块:用泥洗石头,比喻无用功。
  • 觅花空里:在花丛中寻找空虚,比喻寻找不存在的。
  • 舐蜜刀头:舔蜜糖的刀尖,比喻贪图小利而冒险。
  • 尻舆浸假:乘坐的车子渐渐浸入水中,比喻处境逐渐恶化。
  • 三彭:三位朋友。
  • 真如界:真实的境界。
  • 毗卢顶上:最高的顶峰。
  • 荐取无忧:推荐无忧无虑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约1137-1189),字仲美,号鹤山,南宋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诗是和苏宣教的韵,苏宣教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这首诗可能是廖行之在回应苏宣教的作品时创作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多有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反思,这首诗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时间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沤生即水,水外无沤”比喻事物的本质,以及“掩耳窃钟”、“将泥洗块”等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见解。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南宋文人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直下承当,本来能解,莫遣干休。
    • 直接承担责任,本来就能理解,不要让事情半途而废。
  2. 算如今蹉过,峥嵘岁月,分阴可惜,一日三秋。
    • 想想现在错过了,那些辉煌的岁月,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珍惜,一天就像过了三年。
  3. 闹里偷声,日中逃影,用尽机关无少留。
    • 在喧嚣中偷取宁静,在阳光下逃避影子,用尽所有手段却无所留存。
  4. 争知道,是沤生即水,水外无沤。
    • 谁知道,泡沫生成就如同水,水之外没有泡沫。
  5. 世人等是悠悠。谁著个工夫里求。
    • 世人都是悠闲的。谁会在忙碌中寻求。
  6. 但掩耳窃钟,将泥洗块,觅花空里,舐蜜刀头。
    • 只是掩耳盗铃,用泥洗石头,在花丛中寻找空虚,舔蜜糖的刀尖。
  7. 何以忙中,尻舆浸假,邀取三彭同载游。
    • 为何在忙碌中,乘坐的车子渐渐浸入水中,邀请三位朋友一同出游。
  8. 真如界,向毗卢顶上,荐取无忧。
    • 在真实的境界中,向最高的顶峰上,推荐无忧无虑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沤生即水,水外无沤”比喻事物的本质。
  • 拟人:如“闹里偷声,日中逃影”将宁静和影子拟人化。
  • 对仗:如“分阴可惜,一日三秋”形成对仗,强调时间的珍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时间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作者通过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沤生即水、掩耳窃钟、将泥洗块、觅花空里、舐蜜刀头。
  • 解释:这些意象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沤生即水”比喻事物的本质,“掩耳窃钟”比喻自欺欺人,“将泥洗块”比喻无用功,“觅花空里”比喻寻找不存在的,“舐蜜刀头”比喻贪图小利而冒险。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一日三秋”形容的是什么? A. 时间过得非常快 B. 时间过得非常慢 C. 时间停滞不前
    2. “掩耳窃钟”比喻的是什么? A. 自欺欺人 B. 聪明反被聪明误 C. 无用功
    3. 诗中“沤生即水,水外无沤”比喻的是什么? A. 事物的本质 B. 事物的表象 C. 事物的变化
    4. 诗的最后一句“荐取无忧”表达了什么? A. 推荐无忧无虑的生活 B. 推荐忙碌的生活 C. 推荐现实的生活

答案:

  1. B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 诗词对比: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廖行之的这首诗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则通过对元宵节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宋诗选注》、《宋词三百首》。

相关诗句

直下承当,本来能解,莫遣干休。下一句是什么

算如今蹉过,峥嵘岁月,分阴可惜,一日三秋。上一句是什么

算如今蹉过,峥嵘岁月,分阴可惜,一日三秋。下一句是什么

闹里偷声,日中逃影,用尽机关无少留。上一句是什么

闹里偷声,日中逃影,用尽机关无少留。下一句是什么

争知道,是沤生即水,水外无沤。上一句是什么

争知道,是沤生即水,水外无沤。下一句是什么

世人等是悠悠。上一句是什么

世人等是悠悠。下一句是什么

谁著个工夫里求。上一句是什么

谁著个工夫里求。下一句是什么

但掩耳窃钟,将泥洗块,觅花空里,舐蜜刀头。上一句是什么

但掩耳窃钟,将泥洗块,觅花空里,舐蜜刀头。下一句是什么

何以忙中,尻舆浸假,邀取三彭同载游。上一句是什么

何以忙中,尻舆浸假,邀取三彭同载游。下一句是什么

真如界,向毗卢顶上,荐取无忧。上一句是什么

直下承当,下一句是什么

本来能解,上一句是什么

本来能解,下一句是什么

莫遣干休。上一句是什么

莫遣干休。下一句是什么

算如今蹉过,上一句是什么

算如今蹉过,下一句是什么

峥嵘岁月,上一句是什么

峥嵘岁月,下一句是什么

分阴可惜,上一句是什么

分阴可惜,下一句是什么

一日三秋。上一句是什么

一日三秋。下一句是什么

闹里偷声,上一句是什么

闹里偷声,下一句是什么

日中逃影,上一句是什么

日中逃影,下一句是什么

用尽机关无少留。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