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鹭举虞卿璧,山开京兆眉。穷愁虽付酒,閒意更关诗。地瘠黄杨燥,旱深荞麦迟。冬温要非正,冰霰汝为期。
白话文翻译:
白鹭高举如同虞卿的璧玉,山峦展开似京兆的眉黛。穷困忧愁虽寄托于酒,闲适之意更关乎诗。土地贫瘠黄杨树干燥,旱情严重荞麦生长迟缓。冬日温暖并非正常,冰雪降临你将见证。
注释:
- 鹭举虞卿璧:比喻白鹭高飞,如同虞卿所持的璧玉。虞卿,战国时期赵国名臣,以智谋著称。
- 山开京兆眉:形容山峦连绵,如同京兆尹的眉黛。京兆眉,指京兆尹的眉形,比喻山峦的美丽。
- 穷愁虽付酒:穷困忧愁时,常以酒来寄托情感。
- 閒意更关诗:闲适的心情更与诗歌相关。
- 地瘠黄杨燥:土地贫瘠,黄杨树干干燥。
- 旱深荞麦迟:旱情严重,荞麦生长迟缓。
- 冬温要非正:冬天的温暖并非正常现象。
- 冰霰汝为期:冰雪即将降临,你将见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社会现实。此诗可能创作于晚年,表达了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冬日景象的观察和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日的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对白鹭、山峦、黄杨、荞麦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诗中“穷愁虽付酒,閒意更关诗”一句,表达了作者在穷困忧愁中仍不忘诗歌创作的情怀。后两句“地瘠黄杨燥,旱深荞麦迟”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旱情和土地贫瘠的现实。最后两句“冬温要非正,冰霰汝为期”预示着冰雪的降临,暗示了自然规律的不可违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鹭举虞卿璧”:以白鹭高飞比喻虞卿的璧玉,形象生动。
- “山开京兆眉”:以山峦连绵比喻京兆尹的眉黛,富有美感。
- “穷愁虽付酒”:表达了作者在穷困忧愁中以酒寄托情感。
- “閒意更关诗”:强调了闲适心情与诗歌创作的紧密联系。
- “地瘠黄杨燥”:描绘了土地贫瘠和黄杨树干干燥的景象。
- “旱深荞麦迟”:反映了旱情严重导致荞麦生长迟缓。
- “冬温要非正”:指出冬天的温暖并非正常现象。
- “冰霰汝为期”:预示着冰雪的降临,暗示自然规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鹭举虞卿璧”和“山开京兆眉”,通过比喻增强了形象性。
- 对仗:如“穷愁虽付酒,閒意更关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冬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感慨,体现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意象分析:
- 白鹭:象征高洁和自由。
- 山峦:象征壮丽和永恒。
- 黄杨:象征坚韧和生命力。
- 荞麦:象征勤劳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鹭举虞卿璧”中的“虞卿”是指: A. 战国时期赵国名臣 B. 唐代诗人 C. 宋代画家 D. 明代文学家 答案:A
-
诗中“山开京兆眉”中的“京兆眉”是指: A. 京城的美景 B. 京兆尹的眉形 C. 京城的街道 D. 京城的建筑 答案:B
-
诗中“穷愁虽付酒,閒意更关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酒的喜爱 B. 对诗歌的热爱 C. 对贫困的无奈 D. 对闲适的向往 答案:B
-
诗中“地瘠黄杨燥,旱深荞麦迟”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A. 土地肥沃 B. 旱情严重 C. 丰收年景 D. 土地贫瘠 答案:B
-
诗中“冬温要非正,冰霰汝为期”预示了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丰收 D. 冬天的冰雪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秋景的描绘,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冬日杂兴》与杜甫《春望》: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 赵蕃《冬日杂兴》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对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有详细介绍。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对古代诗歌的鉴赏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