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滦河河北开平府,
云是前朝故上都。
万瓦当年供避暑,
孤城此日事防胡。
龙冈夜照乌桓月,
凤辇时巡敕勒处。
何区登临最愁寂,
李陵台上望平芜。
白话文翻译:
在滦河的北岸是开平府,
据说这里是前朝的旧都。
当年那万瓦的屋顶用来避暑,
而今这孤城则是防御胡人的所在。
龙冈的月光照耀着乌桓的夜,
凤辇时常巡游到敕勒的地方。
何处登高远望最感孤寂,
在李陵台上俯瞰平坦的原野。
注释:
- 滦河: 指滦河,流经河北的河流。
- 开平府: 明代的一个地名,现今的开平市。
- 上都: 指的是元朝的都城,位于今内蒙古一带。
- 万瓦: 指许多的屋顶瓦片。
- 孤城: 孤独的城池,暗指防御功能。
- 龙冈: 可能指某个山冈,夜晚景色。
- 乌桓: 古代北方游牧部落之一。
- 凤辇: 指皇帝的车驾。
- 敕勒: 指古代的一个民族,居住在今内蒙古地区。
- 李陵台: 纪念汉代名将李陵的台,常用作登高望远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循,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诗词作品被后人所知。他的诗风多表现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历史感和忧国忧民情怀。
创作背景:
《开平》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之时,诗人可能受到历史变迁的影响,借古抒怀,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与忧虑。
诗歌鉴赏:
《开平》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起初,诗人通过对开平府的描写,勾勒出这片土地曾经的繁华与历史的沧桑。开平府作为一座孤城,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现实的象征。诗中的“万瓦”不仅指代建筑的数量,更隐喻着昔日的繁荣,而“孤城”则反映了当今所面临的困境,饱含着诗人对家国安危的忧虑。
月照乌桓,凤辇巡游,这些意象展现了古代王朝的气象与风华,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昔日的辉煌已渐行渐远。诗人用“何区登临最愁寂”来表达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渺小与孤独感。李陵台的设定更是增添了离愁别绪,寓意着怀古之情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使得《开平》在古诗词中具有独特的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滦河河北开平府:描绘地理位置,设置诗的背景。
- 云是前朝故上都:提到开平府的历史渊源,暗示其曾是辉煌的地方。
- 万瓦当年供避暑:强调这里曾经的繁荣与生活的悠闲。
- 孤城此日事防胡:对比往昔与现在,表现出防御外敌的紧迫感。
- 龙冈夜照乌桓月:描绘夜景,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
- 凤辇时巡敕勒处:提到皇权的象征与巡游,反映历史的变迁。
- 何区登临最愁寂:引发思考,登高远望却感到孤独。
- 李陵台上望平芜:以历史人物为依托,表达对土地的眷恋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万瓦当年供避暑,孤城此日事防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历史与现实进行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 意象:使用“龙冈”、“凤辇”、“李陵台”等意象,营造出多层次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开平府的描写,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孤独,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思考。诗人以深情的笔触,展现了时代变迁对个人情感的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开平府: 象征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 孤城: 代表孤独与防御,寓意历史的沉重。
- 龙冈: 体现自然的美与静谧。
- 凤辇: 代表皇权与历史的辉煌。
- 李陵台: 历史的记忆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开平》一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陈循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孤城”主要指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防御外敌的城池
C. 个人的孤独 -
“龙冈夜照乌桓月”中的“乌桓”指的是哪个民族? A. 汉族
B. 北方游牧部落
C. 满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开平》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个人的孤独,但《开平》更加强调历史的变迁与现实的忧虑,而《静夜思》则是对亲情的温暖与思念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陈循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
- 《历史与文学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