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地新兰若,标峰冠彩霞。
碧波临万顷,指点见星槎。
白话文翻译:
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新建了兰若(寺庙),它的高峰如同一顶彩霞的冠冕。
碧绿的波浪荡漾在万顷的水面上,手指一指就能看到星星的帆船。
注释:
- 古地:指古老的地方。
- 兰若:即寺庙,特指佛教寺庙。
- 标峰:指高耸的山峰。
- 彩霞:形容日出日落时天空的美丽色彩。
- 碧波:表示清澈的波浪。
- 万顷:形容水面广阔,广达万顷。
- 星槎:星星点点的帆船,象征着渺小与遥远。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兰若”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指的是僧侣的居所或修行之地。古代的寺庙一般建于风景秀丽之地,以便修行者远离尘世喧嚣,亲近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震川,明代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以才华横溢、文采斐然著称,特别擅长诗歌和词曲创作。因其个性倔强,与当时的统治者有过多次冲突,最终在贬谪中度过余生。
创作背景:
《太华寺》是杨慎在游览太华山时写的,表达了他对山水的赞美和对寺庙宁静环境的向往,反映了他在动荡岁月中追求内心平静的心态。
诗歌鉴赏:
《太华寺》通过描绘古老寺庙与山水的和谐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联“古地新兰若,标峰冠彩霞”以“古地”开篇,瞬间将读者引入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场景;新建的兰若寺庙与高耸的山峰相映成趣,仿佛在告诉人们,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和谐共存。
次联“碧波临万顷,指点见星槎”则把重点转向水面,广阔的碧波象征着诗人的心胸与境界,而“指点见星槎”则让人联想到诗人在此静坐思考,冥想宇宙的浩瀚以及人生的渺小。整首诗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与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内心安宁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地新兰若”:古老的土地上新建了寺庙,展现了时间的交替与人文的延续。
- “标峰冠彩霞”:高耸的山峰仿佛是一顶美丽的冠冕,象征着自然的壮丽。
- “碧波临万顷”:清澈的波浪延展至无际,形象地描绘出辽阔的水域。
- “指点见星槎”:用手一指便能看到星星点点的帆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古地新兰若”和“标峰冠彩霞”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标峰”比作“冠”,形象地表达了山峰的雄伟和美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若:象征着宁静与修行的地方,寄托了诗人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 彩霞:代表自然的美丽,寓意着希望和光明。
- 碧波:象征着广阔与包容,反映了诗人胸怀的开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兰若”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寺庙
C. 一种景象 -
“标峰冠彩霞”中的“标峰”意指: A. 高山
B. 低谷
C. 平原 -
“指点见星槎”中的“星槎”是指: A. 星星的船
B. 帆船
C. 星星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侧重于山林的静谧,而杨慎则在水面和寺庙的结合中展现了历史与自然的交融,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杨慎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