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贼来属初夏,逃去穷幽荒。
山深松萝密,野旷草木长。
蟒蛇大如树,见我不忍伤。
贼固不如蟒,害人无善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时节,盗贼来袭,我逃到荒僻的地方。山里松树和藤萝茂密,野外开阔,草木生长旺盛。遇见的大蟒蛇大得像树一样,见到我却不忍心伤害。而盗贼的危害远不如蟒蛇,对于人的伤害没有任何善良之处。
注释:
- 贼:盗贼,指侵害他人的恶人。
- 属:属于,指时间上的关系。
- 幽荒:指偏僻荒凉的地方。
- 松萝:松树与藤萝,形容山中植物茂密。
- 蟒蛇:一种大型蛇类,这里用来比喻不易接近的危害。
- 不忍伤:不愿意伤害,表现出蟒蛇的本性相较于贼的恶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左纬,宋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以抒情和描写自然为主,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一个盗贼横行的初夏,诗人因逃避贼寇而进入深山,表达了他对人性善恶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自然描写与人性思考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环境的敏锐观察与深刻理解。开篇即设定了紧张的氛围,盗贼的来袭使得作者不得不逃离,表现出对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无奈。接着,通过对山中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形成与外界动荡的鲜明对比。
诗中的“蟒蛇”意象尤为突出,它不仅是自然界的存在,更是对比于贼的善恶之象征。蟒蛇虽然庞大、危险,但在见到诗人时却选择了不伤害,这一细节揭示了自然的某种本能与人性中复杂的情感。相比之下,贼的存在不仅带来直接的威胁,其内在的恶性更是无可救药。
整首诗通过不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社会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回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贼来属初夏:盗贼在初夏时节来袭,暗示了时节与动乱的紧密联系。
- 逃去穷幽荒:逃离到偏僻荒凉的地方,表现了无奈和恐惧。
- 山深松萝密:描绘了自然环境的茂密,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 野旷草木长:强调了野外的开阔与生命的旺盛。
- 蟒蛇大如树:以夸张手法描绘蟒蛇的巨大,象征着自然的威慑。
- 见我不忍伤:蟒蛇对诗人的不伤害,反映出自然的某种善良。
- 贼固不如蟒:明确指出贼的危害性远超于蟒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蟒蛇比作树,增强了其庞大的形象。
- 对仗:如“贼来”与“逃去”,形成叠加的情感效果。
- 夸张:蟒蛇的形象被夸大,强调了自然的力量。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性恶的揭示与对自然善的反思,强调了在动荡的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是复杂而微妙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贼:象征人性中的恶。
- 蟒蛇:象征自然的威慑与某种无形的善良。
- 松萝与草木:象征自然的繁盛与安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贼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人性的善良
B. 人性的恶
C. 自然的力量
D. 社会的安宁 -
蟒蛇见到诗人时的反应是什么? A. 攻击
B. 不伤害
C. 潜伏
D. 逃跑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社会的失望
B. 对自然的敬畏
C. 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D. 以上皆是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社会动乱下的个人感受。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的宁静与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 左纬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均在动荡中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但左纬更关注自然与人性,李白则关注人生的豪情与饮酒的快意。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诗词的情感与意象分析》
- 《左纬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