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饯春》

时间: 2025-01-04 12:30:31

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

依春无语,肠断春归路。

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

长亭暮,乱山无数。

只有鹃声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饯春 王鹏运 〔近代〕 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依春无语,肠断春归路。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长亭暮,乱山无数。只有鹃声苦。

白话文翻译:

尽管抛撒了大量的榆钱,仍然无法留住春光。春天默默无语,我心碎地看着春天归去的道路。春天离去后还会再来,但人离去后还能再来吗?长亭在暮色中,周围是无数的乱山。只有杜鹃的叫声显得格外凄苦。

注释:

  • 榆钱:古代传说中榆树的叶子可以用来买东西,这里比喻钱财。
  • 春光驻:留住春天的时光。
  • 依春无语:形容春天默默无语地离去。
  •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
  • 长亭:古代送别的地方。
  • 鹃声:杜鹃的叫声,常用来象征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鹏运(1849-1904),字幼遐,号半塘,晚号鹜翁,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的词人。他的词风格清丽,情感深沉,多抒发个人感慨和对时局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王鹏运在春天即将过去时所作,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饯春》以春天的离去为背景,通过对春光的无法挽留和人生无常的对比,表达了深沉的哀愁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词中“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一句,用榆钱比喻钱财,形象地表达了无论付出多少努力,都无法留住春天的无奈。而“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则进一步将春天的循环与人生的无常相对比,加深了词的哲理性。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词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用榆钱比喻钱财,表达了无论付出多少,都无法留住春天的无奈。
  • “依春无语,肠断春归路。”:春天默默无语地离去,作者心碎地看着春天归去的道路。
  • “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春天的循环与人生的无常相对比,加深了词的哲理性。
  • “长亭暮,乱山无数。”:长亭在暮色中,周围是无数的乱山,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
  • “只有鹃声苦。”:杜鹃的叫声显得格外凄苦,象征着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榆钱比喻钱财,形象地表达了无法留住春天的无奈。
  • 对比:春天的循环与人生的无常相对比,加深了词的哲理性。
  • 象征:杜鹃的叫声象征悲伤。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对春天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深沉的哀愁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榆钱:比喻钱财,形象地表达了无法留住春天的无奈。
  • 春光:象征着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 鹃声:象征悲伤,加深了词的情感色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词中“抛尽榆钱”中的“榆钱”比喻什么? A. 钱财 B. 时间 C. 希望 D. 生命 答案:A

  2. 词中“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表达了什么?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人生的无常感慨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B

  3. 词中“只有鹃声苦”中的“鹃声”象征什么? A. 欢乐 B. 悲伤 C. 希望 D. 平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同样表达了时光流逝的哀愁。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通过对元宵节的描写,表达了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鹏运的《点绛唇·饯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两者都表达了时光流逝的哀愁,但王鹏运的词更多了一层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鹏运词选》:收录了王鹏运的多首词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词风。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词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