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闺秋被命东归少穆尚书以诗赠行次韵却寄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7:37:48

事如春梦本无痕,绝塞生还独戴恩。

未必茝兰香共揽,要留姜桂性常存。

百年多难思招隐,半壁殷忧敢放言。

此去刀镮听续唱,迟公归骑向青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癸卯闺秋被命东归少穆尚书以诗赠行次韵却寄 其二 邓廷桢 〔清代〕

事如春梦本无痕,绝塞生还独戴恩。 未必茝兰香共揽,要留姜桂性常存。 百年多难思招隐,半壁殷忧敢放言。 此去刀镮听续唱,迟公归骑向青门。

白话文翻译:

事情如同春梦一般,本来就没有痕迹,我在边塞生还,独自承受着皇恩。 未必能与茝兰的香气共同揽取,但要保持姜桂的坚韧性格常存。 百年来国家多难,我思念隐居的生活,但在半壁江山中,我怎敢放言。 这次离去,我将听着刀镮的续唱,期待您归来时骑马向青门。

注释:

  • 春梦:比喻事情的短暂和虚幻。
  • 绝塞:边远的地方。
  • 戴恩:承受恩惠。
  • 茝兰:香草,比喻美好的事物。
  • 姜桂:比喻坚韧不拔的性格。
  • 招隐:指隐居的念头。
  • 半壁:指国家的一部分,这里指国家的危难。
  • 刀镮:古代军队中的一种乐器,这里指军中的音乐。
  • 青门:长安城东门,这里指归来的方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廷桢(1776-1843),字维周,号少穆,清代文学家、政治家。他曾任兵部尚书,因直言进谏而多次被贬。他的诗歌多表现忧国忧民之情,风格沉郁顿挫。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邓廷桢在被贬边塞后,奉命东归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自己坚韧不拔性格的坚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春梦、茝兰、姜桂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个人品格的坚守。诗中“事如春梦本无痕”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淡然,也暗示了国家命运的虚幻和无常。“绝塞生还独戴恩”则显示了诗人在边塞的艰难生活中,依然心怀感恩。后几句则通过对茝兰和姜桂的比喻,强调了诗人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坚韧不拔的性格。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对国家的忠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事如春梦本无痕”:比喻事情的短暂和虚幻,暗示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淡然态度。
  2. “绝塞生还独戴恩”:表达了诗人在边塞的艰难生活中,依然心怀感恩。
  3. “未必茝兰香共揽”:比喻美好的事物未必能共同拥有,暗示了诗人的无奈。
  4. “要留姜桂性常存”:强调了诗人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坚韧不拔的性格。
  5. “百年多难思招隐”: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也透露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6. “半壁殷忧敢放言”:显示了诗人在国家危难之际,不敢轻易发表言论。
  7. “此去刀镮听续唱”: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听到军中的音乐。
  8. “迟公归骑向青门”:期待友人归来,向青门方向骑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事如春梦”、“茝兰香”、“姜桂性”等,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对仗:如“百年多难思招隐,半壁殷忧敢放言”,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品格的坚守。诗人通过春梦、茝兰、姜桂等意象,展现了自己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对国家的忠诚。

意象分析:

  • 春梦:比喻事情的短暂和虚幻,暗示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淡然态度。
  • 茝兰:香草,比喻美好的事物,暗示了诗人的无奈。
  • 姜桂:比喻坚韧不拔的性格,强调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事如春梦本无痕”一句,比喻了什么? A. 事情的短暂和虚幻 B. 事情的持久和真实 C. 事情的美好和珍贵 D. 事情的痛苦和悲伤

  2. 诗中“要留姜桂性常存”一句,强调了什么? A. 保持美好的品质 B. 保持坚韧不拔的性格 C. 保持乐观的态度 D. 保持隐居的念头

  3. 诗中“百年多难思招隐”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A.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B. 对国家命运的乐观 C. 对个人经历的满足 D. 对友人的期待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邓廷桢的这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加直接和激烈,而邓廷桢的诗则更加含蓄和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选》
  • 《邓廷桢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