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舟泊东流 薛时雨 〔清代〕
一幅云蓝一叶舟, 隔江山色镜中收。 夕阳芳草满汀洲。 客里莺花繁似锦, 春来情思腻于油。 兰桡扶梦驻东流。
白话文翻译:
一幅蓝天如画,一叶小舟轻泛, 隔江的山色在镜中静静收藏。 夕阳下,芳草覆盖了整个汀洲。 旅途中,黄莺与花朵繁茂如锦, 春天来临,情感细腻如油。 兰桡轻轻摇曳,扶着梦境停留在东流。
注释:
- 云蓝:形容天空的颜色如蓝云般美丽。
- 镜中收:比喻江面平静如镜,山色倒映其中。
- 汀洲:水边的小洲。
- 莺花:黄莺和花朵,这里指春天的景象。
- 腻于油:形容情感细腻如油。
- 兰桡:用兰木制成的船桨,这里指代小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时雨,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情感的深刻表达。这首《浣溪沙·舟泊东流》描绘了诗人舟行江上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春天情感的细腻体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旅途中,舟行至东流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和对旅途情感的抒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舟行江上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首句“一幅云蓝一叶舟”即以鲜明的色彩勾勒出宁静的江景,蓝天与小舟相映成趣。次句“隔江山色镜中收”运用比喻,将江面比作镜子,山色倒映其中,增添了画面的立体感。后三句则通过“夕阳芳草”、“莺花繁似锦”和“春来情思腻于油”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细腻体验。最后一句“兰桡扶梦驻东流”则以梦幻般的语言,将诗人的情感与江景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幅云蓝一叶舟”:开篇即以鲜明的色彩描绘出宁静的江景,蓝天与小舟相映成趣。
- “隔江山色镜中收”:运用比喻,将江面比作镜子,山色倒映其中,增添了画面的立体感。
- “夕阳芳草满汀洲”:描绘了夕阳下的芳草覆盖了整个汀洲,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客里莺花繁似锦”:通过“莺花”和“繁似锦”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繁茂景象。
- “春来情思腻于油”:用“腻于油”形容情感的细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情感的深刻体验。
- “兰桡扶梦驻东流”:以梦幻般的语言,将诗人的情感与江景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隔江山色镜中收”和“莺花繁似锦”,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
- 拟人:如“春来情思腻于油”,赋予情感以物质性的细腻。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细腻体验,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云蓝:代表宁静的天空。
- 镜中收:代表江面的平静和山色的美丽。
- 夕阳芳草:代表温馨的自然景象。
- 莺花繁似锦:代表春天的繁茂和生机。
- 春来情思腻于油:代表情感的细腻和深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隔江山色镜中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
诗中“春来情思腻于油”表达了什么? A. 情感的粗糙 B. 情感的细腻 C. 情感的平淡 答案:B
-
诗中“兰桡扶梦驻东流”中的“兰桡”指的是什么? A. 兰花 B. 船桨 C. 兰草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情感更为深沉。
- 王维的《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薛时雨的《浣溪沙·舟泊东流》: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杜甫的诗情感更为深沉,而薛时雨的诗则更为细腻和梦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清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