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仰荷圣泽,聊书鄙诚》
时间: 2025-01-04 13:25: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仰荷圣泽,聊书鄙诚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炎瘴抛身远,泥涂索脚难。
网初鳞拨剌,笼久翅摧残。
雷电颁时令,阳和变岁寒。
遗簪承旧念,剖竹授新官。
乡觉前程近,心随外事宽。
生还应有分,西笑问长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身处江州,受命担任忠州刺史,虽然远离家乡,但我还是感受到皇上的恩泽。身处炎热的湿气中,脚踩泥泞的土地,感到难以自拔。刚刚出网的鱼鳞被拨动,久困的鸟儿在笼中被摧残。雷电传达着时节的变化,阳光和煦,寒冷的岁月也变得温暖。遗留下的簪子承载着旧时的思念,砍竹子来接受新的官职。感觉离家乡的前程近了,心情也随之宽慰。生存下去总会有份,向西笑问长安的事宜。
注释:
- 炎瘴:指炎热潮湿的气候,特指南方的瘴气。
- 抛身远:指被迫远离家乡。
- 泥涂:泥泞的地方,象征艰难的环境。
- 网初鳞:刚出水面的鱼,形容刚刚开始的事物。
- 笼久翅:久被关在笼子里的鸟,表示受限制的状态。
- 雷电颁时令:雷电传递着季节的变化。
- 阳和变岁寒:阳光的和煦使得寒冷的岁月变得温暖。
- 遗簪承旧念:遗留下来的发簪代表着过去的思念。
- 剖竹授新官:砍竹子象征着接受新的官职。
- 乡觉前程近:乡音使我感到前途变得更加接近。
- 生还应有分:生存下去总会有份。
- 西笑问长安:向西微笑询问长安的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易懂,常关注民生,作品题材广泛,涉及爱情、社会、政治等多个方面。白居易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尤为人称道。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白居易被贬至江州任职期间。因触犯权贵,他被贬至江州,但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皇恩的感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个人在逆境中的感受,展现出白居易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诗中“炎瘴抛身远,泥涂索脚难”开篇即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所处的恶劣环境,表现了他对困境的不满与无奈。然而,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的情感逐渐转向积极。他在诗中写道“乡觉前程近,心随外事宽”,表明了他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生活的宽容。这种在逆境中依旧保持希望的态度,展现了白居易高尚的情操与豁达的心境。
此外,诗中“遗簪承旧念,剖竹授新官”两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新任职务的接受,体现了他对生活的包容与理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炎瘴抛身远:处于炎热潮湿的环境,远离家乡。
- 泥涂索脚难:脚被困在泥泞中,感到艰难。
- 网初鳞拨剌:刚出水的鱼,象征着刚开始的事情。
- 笼久翅摧残:长期被困的鸟,象征受压制的状态。
- 雷电颁时令:雷电传达季节的变化。
- 阳和变岁寒:阳光温暖,寒冷的岁月也转变。
- 遗簪承旧念:旧时发簪承载着对过去的思念。
- 剖竹授新官:接受新的官职,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
- 乡觉前程近:感觉离家乡的前途变得更加接近。
- 心随外事宽:心情因外事而宽慰。
- 生还应有分:生存的道路总会有一份机缘。
- 西笑问长安:微笑询问长安的事情,展现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网初鳞拨剌”比喻刚开始的事物。
- 拟人:如“笼久翅摧残”赋予鸟儿以情感,表现被困的痛苦。
- 对仗:如“遗簪承旧念,剖竹授新官”,工整的字句使诗歌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在逆境中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和对故乡的思念,传达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炎瘴:象征困苦和压迫。
- 泥涂:表现环境的艰难。
- 网:象征束缚与限制。
- 雷电:象征变化与时令的交替。
- 阳和:象征温暖与希望。
- 遗簪:象征旧情与思念。
- 剖竹:象征新的开始与机会。
- 长安:象征理想与憧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炎瘴”指的是什么? A. 冷气 B. 热气 C. 湿气
-
诗中提到的“遗簪”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思念 C. 权力
-
诗中“阳和变岁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寒冷 B. 温暖 C. 变化
答案:
- B. 热气
- B. 思念
- B. 温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的另一部著作,探讨爱情与离别。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抒情与哲思。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两者都表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未来的不同态度,但白居易更倾向于温情与思念,而李白则多了豪放与激情。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