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寓居》

时间: 2025-01-19 23:54:52

名宦老慵求,退身安草野。

家园病懒归,寄居在兰若。

薜衣换簪组,藜杖代车马。

行止辄自由,甚觉身潇洒。

晨游南坞上,夜息东庵下。

人间千万事,无有关心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兰若寓居
名宦老慵求,退身安草野。
家园病懒归,寄居在兰若。
薜衣换簪组,藜杖代车马。
行止辄自由,甚觉身潇洒。
晨游南坞上,夜息东庵下。
人间千万事,无有关心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作者曾是名宦,但渐渐感到疲惫,因此选择隐居于乡野,生活在清静的兰若之中。他已不再回家,过着寄居的生活,身穿简单的衣服,手持藜杖,代替了轿车。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可以自由自在地行走,感到身心的洒脱。清晨在南坞游玩,夜晚在东庵休息,世间的繁杂事物他都不再关心,心中只剩下宁静与自在。

注释:

字词注释:

  • 名宦:指有名望的官员。
  • 兰若:即兰若寺,指幽静的地方,隐居之所。
  • 薜衣:用薜荔制作的衣服,借指简朴的衣服。
  • 藜杖:用藜草制作的拐杖,象征隐士的生活。

典故解析:

  • 兰若:古代文人常用来指代隐居的地方,如《庄子》中提到的“无所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生于长安,晚年居于洛阳。白居易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其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个领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白居易晚年,他因对官场的失望而选择隐居,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兰若寓居》是一首表达隐逸生活的诗,白居易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他从繁华喧嚣的官场中退隐的心境。诗中,作者以“名宦老慵求”开篇,展现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疲惫,而后以“退身安草野”表达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选择。在这一过程中,诗人用“薜衣换簪组,藜杖代车马”对比出他从繁华到简朴的生活转变,显示出一种洒脱与自由的态度。

白居易的诗中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间纷扰的超脱。诗的最后两句“人间千万事,无有关心者”更是直白而有力,表明了他对世事的无所谓态度,体现出一种心灵的清净与安然。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生活理念,也折射出唐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是一曲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之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名宦老慵求:曾经是名望的官员,现已无心追求。
  2. 退身安草野:选择退隐,安居于乡野。
  3. 家园病懒归:对家园感到疲惫,懒于返回。
  4. 寄居在兰若:现居于兰若,隐居之所。
  5. 薜衣换簪组:换上简单的衣服,放弃繁华的饰品。
  6. 藜杖代车马:用藜杖代替轿车,象征简朴。
  7. 行止辄自由:行走停留皆随心所欲。
  8. 甚觉身潇洒:感到身心的洒脱与自在。
  9. 晨游南坞上:清晨在南坞游玩。
  10. 夜息东庵下:夜晚在东庵休息。
  11. 人间千万事:世间繁杂事务。
  12. 无有关心者:对此毫不在意。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隐居与官场生活,突出内心的宁静。
  • 比喻:用“薜衣”和“藜杖”象征简朴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隐逸生活的理想,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强调心灵自由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若:象征隐逸、宁静的生活环境。
  • 薜衣、藜杖:象征简朴与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选择隐居的原因是什么?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C. 对家庭的思念

  2. 在诗中,作者用什么代替了车马? A. 薜衣
    B. 藜杖
    C. 自行车

  3. 诗中“人间千万事”的含义是什么? A. 生活的琐事
    B. 世间的繁华
    C. 无关心的事物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兰若寓居》与王维的《鹿柴》均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但白居易更强调对世俗的超脱,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淡泊之情。

参考资料:

  1. 《白居易诗全集》
  2. 《唐诗三百首》
  3.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