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时间: 2025-01-04 12:44: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卢肇 〔唐代〕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白话文翻译:
在石溪久居,心中思念着端午节,站在馆驿楼前观看竞渡的发令。 鼓声响起时,如同隐隐的雷鸣,船头上的兽头装饰在微雪中显得格外威武。 船只冲破波浪,人们齐声呐喊,争先恐后,如同鸟儿退飞一般敏捷。 虽然传说中是龙的力量,但我不信,果然我们夺得了锦标归来。
注释:
- 石溪:地名,诗人居住的地方。
-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传统节日,有赛龙舟的习俗。
- 馆驿楼:驿站的高楼,可以观看比赛。
- 发机:发令,指比赛开始。
- 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
- 雷隐隐:形容鼓声如雷。
- 兽头:船头装饰的兽形雕像。
- 雪微微:形容水面上的微雪。
- 冲波:冲破波浪。
- 齐譀:齐声呐喊。
- 跃浪:船只在波浪中跳跃。
- 鸟退飞:形容船只快速前进,如同鸟儿退飞。
- 向道是龙:传说中龙舟比赛是龙的力量。
- 刚不信:坚决不信。
- 锦标:比赛的奖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肇,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是卢肇在及第后,观看江宁的竞渡比赛,寄给袁州剌史成应元的诗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端午节,诗人观看竞渡比赛,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和比赛的激烈,借此表达了对胜利的渴望和对传统节日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紧凑的节奏,描绘了端午节竞渡的热闹场面。诗中“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一句,既描绘了鼓声的震撼,又通过“兽头”和“雪微微”的意象,增添了比赛的庄严和节日的气氛。后两句“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则生动地表现了比赛的激烈和人们的激情。最后两句“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则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自信和对传统力量的挑战。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生动,是一首优秀的节日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溪久住思端午”:诗人长期居住在石溪,心中思念着端午节。
- “馆驿楼前看发机”:站在馆驿楼前观看竞渡比赛的发令。
- “鼙鼓动时雷隐隐”:鼓声响起时,如同隐隐的雷鸣。
- “兽头凌处雪微微”:船头上的兽头装饰在微雪中显得格外威武。
- “冲波突出人齐譀”:船只冲破波浪,人们齐声呐喊。
- “跃浪争先鸟退飞”:船只在波浪中跳跃,争先恐后,如同鸟儿退飞一般敏捷。
- “向道是龙刚不信”:虽然传说中是龙的力量,但我不信。
- “果然夺得锦标归”:果然我们夺得了锦标归来。
修辞手法:
- 比喻:“鼙鼓动时雷隐隐”将鼓声比作雷鸣,增强了声音的震撼感。
- 拟人:“兽头凌处雪微微”将兽头拟人化,赋予了它威武的形象。
- 对仗:“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端午节的竞渡比赛,通过描绘比赛的激烈场面,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渴望和对传统节日的思念。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力量的挑战和对个人能力的自信。
意象分析:
- 石溪:诗人居住的地方,象征着诗人的生活环境。
- 端午:传统节日,象征着传统和文化。
- 馆驿楼:观看比赛的地点,象征着诗人的视角和位置。
- 鼙鼓:比赛的鼓声,象征着比赛的开始和激烈。
- 兽头:船头的装饰,象征着比赛的庄严和威武。
- 雪微微:水面上的微雪,象征着节日的气氛和比赛的庄严。
- 冲波:船只冲破波浪,象征着比赛的激烈和人们的激情。
- 鸟退飞:船只快速前进,象征着比赛的敏捷和速度。
- 龙:传说中的力量,象征着传统和神秘。
- 锦标:比赛的奖品,象征着胜利和荣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春节 D. 元宵节 答案:B
-
“鼙鼓动时雷隐隐”中的“鼙鼓”指的是? A. 大鼓 B. 小鼓 C. 锣 D. 号角 答案:B
-
诗中“兽头凌处雪微微”描绘的是什么? A. 船头装饰 B. 船尾装饰 C. 船身装饰 D. 船帆 答案:A
-
“向道是龙刚不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A. 相信传统 B. 怀疑传统 C. 尊重传统 D. 忽视传统 答案:B
-
诗的最后一句“果然夺得锦标归”表达了什么? A. 失败 B. 胜利 C. 放弃 D. 犹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端午日赐衣》:描述了端午节的习俗和诗人对节日的感受。
- 苏轼的《端午帖子词》:通过端午节的习俗,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祝福。
诗词对比:
- 卢肇的《竞渡诗》与杜甫的《端午日赐衣》:两者都描绘了端午节的习俗,但卢肇的诗更侧重于竞渡比赛的激烈场面,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节日的感受和对国家的关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 《中国节日文化》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