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 其三 二室道》

时间: 2025-01-06 11:26:58

度岭失群山,千峰出天际。

方欣左右看,屡改萦回势。

胜事谁与同,芬然有兰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度岭失群山,千峰出天际。方欣左右看,屡改萦回势。胜事谁与同,芬然有兰蕙。

白话文翻译:

翻过山岭,失去了群山的陪伴,千峰耸立在天空的边际。我欣然向两侧观望,频频改变着行进的方向。这样的胜景,谁能与我共享,只有那芬芳的兰花和蕙草。

注释:

  • 度岭:翻越山岭。
  • 失群山:失去其他山的伴随,指孤独的感觉。
  • 千峰:指许多高耸的山峰。
  • 萦回势:曲折回旋的行踪。
  • 胜事:美好的事情或景象。
  • 芬然:香气四溢的样子。
  • 兰蕙:指兰花和蕙草,象征高雅的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是梅尧臣与友人游嵩山时创作的一组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表现出对自然美的赞美及内心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 其三 二室道》以其清新的自然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嵩山之美的深刻体悟。诗的开头“度岭失群山”便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山岭的翻越使得诗人暂时失去了群山的陪伴,形成了孤独而又壮阔的景象。接着“千峰出天际”,千峰的壮丽与空阔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宏伟与神秘,诗人的内心在此刻是欣喜而又充满敬畏的。

“方欣左右看,屡改萦回势”展现了诗人随着自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视角,体现出一种积极的探索精神。最后两句“胜事谁与同,芬然有兰蕙”则流露出一种孤独又高雅的情感,尽管身边没有能够共享美景的朋友,但兰花蕙草的芬芳依然是诗人心灵的伴侣。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表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与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梅尧臣以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构建了一个清新而高雅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度岭失群山:翻越山岭,失去了其他山的伴随,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2. 千峰出天际:形象地描绘出山峰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壮丽的视觉冲击。
  3. 方欣左右看:诗人开心地四处观望,体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探索精神。
  4. 屡改萦回势:频频改变行进的方向,表现出对美景的追求与探索。
  5. 胜事谁与同:感叹此美景无人共享,流露出孤独之感。
  6. 芬然有兰蕙:兰花蕙草的芬芳成为诗人内心的慰藉,象征着高洁的品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千军万马,增强了景象的壮观感。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多次“改”字的使用,强调了诗人不断探索的精神。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孤独与美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高洁情操和对友谊的渴望。诗人虽身处美丽的山水之中,却感受到孤独的情感,体现出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岭:象征着高远和孤独,代表诗人的探索之旅。
  • 千峰:象征自然的壮丽与浩瀚,给予人无限的遐想。
  • 兰蕙:象征高洁的品德与孤独的文人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度岭失群山”中的“岭”指的是什么? A. 山脉 B. 山岭 C. 河流

  2. 诗中提到的“芬然有兰蕙”意指什么? A. 只有兰花 B. 有芬芳的植物 C. 没有植物

  3. 整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对美的追求 C.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梅尧臣与王维的山水诗,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梅尧臣更多地流露出孤独感,而王维则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全面解读。
  • 《梅尧臣研究》:对梅尧臣生平及其诗作的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