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李姆庙》

时间: 2025-01-04 08:04:01

毓圣功成宴太清,曾遗双履下清冥。

隧碑重纪先天德,犹是祥符御制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毓圣功成宴太清,
曾遗双履下清冥。
隧碑重纪先天德,
犹是祥符御制铭。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盛大的宴会,庆祝圣人的功德已经圆满,宴会上曾遗留下了圣人的双履,象征着他的伟业。在清冥之下,隧道碑重刻了先天的德行,依旧是祥符所制的铭文。

注释:

字词注释:

  • 毓圣:指培养和成就圣人。
  • 太清:道教中的一个境界,象征着极高的道德和精神状态。
  • 双履:圣人所穿的鞋子,象征着他的伟大成就。
  • 清冥:指清净而幽深的地方。
  • 隧碑:特指在隧道或墓地中立的碑,记录历史和德行。
  • 先天德:指自古以来的德行。
  • 祥符:道教中的一种吉祥符咒。

典故解析:

  • “毓圣”:古代对圣人和智者的尊称,强调他们的智慧和道德。
  • “太清”:道教提倡的理想境界,象征着超然物外的境地。
  • “双履”:古代文献中常用作表达人物崇高品质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涉及道教文化和自然景观,表达对宇宙和人生命题的思考。

创作背景:
《先天李姆庙》创作于宋代,那时道教文化盛行,许多文人都倾向于以诗歌表达对道教思想的礼赞。此诗可能是在某个道教庙宇的重大典礼上所作,庆祝圣人的德行和成就,体现了对道教神灵的崇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圣人的崇拜与赞美,展现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诗中“毓圣功成宴太清”一句,开篇即设定了一个庄重的场景,宴会的盛大与清净的氛围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提到“曾遗双履下清冥”,不仅暗示了圣人已成就伟业,也象征着他的智慧与德行将永存于世。

“隧碑重纪先天德”一句,通过重刻的碑文,进一步强调了对先天德行的纪念,表明这种德行是历久弥新的。结尾的“犹是祥符御制铭”则将整首诗推向高潮,祥符的提及,使人联想到道教中的吉祥与安宁,暗示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总体而言,这首诗在形式上遵循了传统的诗歌结构,而在内容上则深入探讨了道教的精神理念,体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崇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毓圣功成宴太清:描绘了一个盛大的宴会场景,庆祝圣人已完成伟大事业,表达对圣人的尊敬。
  2. 曾遗双履下清冥:提到圣人曾留下的双鞋,象征着他的伟大成就和影响力。
  3. 隧碑重纪先天德:强调通过重刻碑文来纪念先天的道德品质,表明其重要性。
  4. 犹是祥符御制铭:结尾提到的祥符,象征着吉祥与和谐,体现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太清”“双履”“隧碑”等意象,营造了浓厚的道教文化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圣人及其德行的崇拜,强调道教的精神价值和文化传承,表达了对和谐、安宁未来的美好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毓圣:象征成就与智慧。
  • 太清:象征高尚的道德境界。
  • 双履:象征伟大成就的印记。
  • 隧碑:象征记录与传承历史的载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太清”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节日
    • B. 道教的境界
    • C. 一种饮品
  2. “双履”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德行与成就
    • C. 旅行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 A. 爱情
    • B. 道教文化与圣人崇拜
    • C. 自然风景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以豪放不羁的风格表现自然之美,而陈允平的《先天李姆庙》则更为内敛,注重道教文化的深邃与智慧,二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道教文化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