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半耕园听莺,同宝华林》
时间: 2024-09-19 20:44: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半耕园听莺,同宝华林
作者: 贾景德 〔近代〕
芳草千花,暮春三月,池阳大好园亭。
绿杨高处,更自在娇莺。
岂有辽西别梦,恐飞去步屧轻轻。
真堪喜,啭枝隔叶,端不怕人听。
有绿窗词客,写生妙笔,活泼天成。
趁良辰美景,贪看分明。
吹绉一池春水,微风起柳拂花迎。
且携缺,双柑斗酒,明日再来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春天的美好园亭,芳草繁茂,花开如锦。绿杨树影高高在上,更显得那娇嫩的黄莺自在地在枝头欢唱。难道有辽西那种别梦的惆怅,只怕飞去时步履轻盈,真让人高兴,那黄莺在枝头啼鸣,隔着树叶,根本不怕人们的倾听。在窗前有个词客,他用妙笔生花,描绘出这自然的生动。趁着这良辰美景,贪婪地欣赏着分明的景色。微风轻拂,春水荡漾,柳枝轻轻拂过花儿。让我们一起携酒而饮,明天再来细听这悦耳的歌声。
注释:
- 芳草千花:指春天草木繁盛,花香四溢。
- 池阳:指池塘旁边的阳光明媚的地方。
- 娇莺:形容黄莺可爱、细腻的歌声。
- 辽西:古代对北方辽阔地区的称谓,这里用作比喻。
- 啭枝隔叶:指鸟在树枝上唱歌,声音透过树叶传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景德(1870-1934),近代著名文学家,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词创作于春天,诗人在游园时感受到春日的美好,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满庭芳》以春日的园亭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自然的和谐美。开篇通过对“芳草千花”的描写,立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生机盎然的景象使人心情愉悦。接着,词人用“绿杨高处,更自在娇莺”勾画出生动的自然画面,黄莺在树上欢快地歌唱,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词中“岂有辽西别梦”一句,反映出词人对远方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珍惜和享受的态度。诗人并不害怕别人听到黄莺的歌声,这种心态体现了对生活的自信与从容。
后半部分,词人通过“有绿窗词客”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写生的画面,展现了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艺术的追求。描述“微风起柳拂花迎”的场景,更是增添了春日的生动气息,仿佛让人置身于那美丽的环境中,感受春风的轻拂。
整首词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一种无忧无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芳草千花,暮春三月:春天的草地上花朵盛开,生机盎然。
- 池阳大好园亭:阳光下的园亭景色宜人。
- 绿杨高处,更自在娇莺:高高的绿杨树上,黄莺翩翩起舞,显得格外自在。
- 岂有辽西别梦:难道会有远方的惆怅与思念?
- 恐飞去步屧轻轻:只怕黄莺飞走时轻盈的步伐使人惆怅。
- 真堪喜,啭枝隔叶:真令人开心的是,那黄莺在树枝间啼唱。
- 端不怕人听:它根本不怕被人听见。
- 有绿窗词客:窗前坐着一个写诗的人。
- 写生妙笔,活泼天成: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自然的美。
- 趁良辰美景,贪看分明:趁着美好的时光,尽情欣赏这自然之美。
- 吹绉一池春水:春水荡漾,波光粼粼。
- 微风起柳拂花迎:微风轻拂,柳枝和花儿相互迎接。
- 且携缺,双柑斗酒:让我们携酒而饮,享受这个美好的时刻。
- 明日再来听:明天再来细听这悦耳的歌声。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芳草千花”比喻春天的美丽。
- 拟人:将黄莺的歌声赋予人性,体现其自在与欢快。
- 对仗:如“绿杨高处,更自在娇莺”,对仗工整,增添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春天自然美的热爱,对生活的珍惜,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草:象征生机与希望。
- 黄莺:象征快乐与自由。
- 绿杨:象征生命力与自然之美。
- 池水:象征平静与心灵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岂有辽西别梦”中“辽西”指的是? A. 一种景色
B. 一种情感
C. 地方名
D. 人物名 -
下列哪个意象不在诗中出现? A. 柳
B. 鸟
C. 山
D. 花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贾景德的《满庭芳》更侧重于描绘春天的细腻景象,前者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观,而后者则聚焦于生活的细腻感受。两者都能引发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思考,但风格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