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谈长益携具招游八公岩》
时间: 2025-01-06 07:00:16意思解释
满庭芳 谈长益携具招游八公岩
原文展示
水寺拖烟,山楼嵌雨,日长经院无人。
茶香竹翠,也算是前因。
兽窟山前精舍,参差处欲断还匀。
依稀似凫雏雁子,零乱不成群。
逡巡。思昔日,戴公故隐,往迹沉沦。
渐樱桃熟后,梅又生仁。
憔悴鬓丝禅榻,十年事更与谁论。
空归去,数声暝磬,行过米颠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水面上飘着烟雾,山楼在雨中显得格外幽静,漫长的白天里,寺院中无人。茶香和竹翠,倒也算是以前的因缘。兽窟山前的精舍,错落有致,似乎要断又显得均匀。隐约看去,像是凫雏和雁子,零散而不成群。徘徊不前,思念往昔的戴公隐居生活,那些往日的痕迹已逐渐消逝。樱桃熟透之后,梅树又结出了仁果。自己在禅榻上憔悴,十年来的经历又能与谁细说呢?最终只能空空归去,听见几声暮钟,经过米颠的坟墓。
注释
- 水寺:水边的寺庙。
- 拖烟:形容烟雾缭绕的状态。
- 经院:寺院中的经堂。
- 兽窟山:山名,可能有神秘的传说。
- 凫雏雁子:比喻零散而不成群的状态。
- 戴公:指戴震,明代学者,隐居山林。
- 樱桃、梅仁:季节变迁的象征,暗示时间流逝。
- 暝磬:晚钟,寺庙的钟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1626年-1700年),字子青,号怀霖,晚号梅溪,清代诗人,词人,书法家,尤以词名重于诗。他的作品常以清新隽永、情感真挚著称,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背景是在八公岩游玩时的感悟。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流露出对往昔隐士生活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满庭芳 谈长益携具招游八公岩》是一首充满自然风光与人生哲理的诗作。开篇即以“水寺拖烟,山楼嵌雨”描绘出一个宁静而优雅的山水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片静谧之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回忆起往昔的隐士生活,思念戴公的清高与隐逸,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这个对比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也引发读者对自身生活的思考,尤其是对岁月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一段则是对时间和人生的深刻反思,樱桃和梅的意象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循环,诗人感叹自己在时光流逝中的憔悴与孤独。这里,诗人通过几声“暝磬”声,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归去,似乎在传递一种对现实的无力感,以及对理想与追求的最终放弃。
全诗在自然与人生之间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与对生活的独到理解,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寺拖烟,山楼嵌雨:描绘了水寺和山楼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烟雨朦胧的意境。
- 日长经院无人:白天漫长,但寺院中却没有人,突显出一种寂静。
- 茶香竹翠,也算是前因:茶香与竹林的翠绿,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 兽窟山前精舍:兽窟山的精舍,代表着隐士的栖息之所。
- 依稀似凫雏雁子,零乱不成群:比喻生活的状态,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散乱。
- 逡巡:徘徊不前,表现出思念之情。
- 思昔日,戴公故隐,往迹沉沦:回忆往昔的隐士生活,表达对理想生活的怀念。
- 渐樱桃熟后,梅又生仁: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
- 憔悴鬓丝禅榻:反映出诗人因岁月而憔悴的状态。
- 十年事更与谁论:感叹自己孤独的处境,无人可倾诉。
- 空归去,数声暝磬:结尾中对归去的无奈,暗示对人生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依稀似凫雏雁子”,形象地表现了孤独的状态。
- 对仗:如“水寺拖烟,山楼嵌雨”,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樱桃与梅仁象征着生命的更替与时间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无奈,展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寺:象征宁静与隐逸。
- 山楼:象征理想与追求。
- 樱桃、梅:象征时间与生命的轮回。
- 暝磬:象征对往昔的怀念与人生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戴公”指的是谁?
- A. 明代学者
- B. 清代诗人
- C. 现代作家
- D. 古代隐士
-
填空题:诗中“水寺拖烟,山楼嵌雨”描绘的是一个___的景象。
-
判断题:诗中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完全满足。(对/错)
答案
- A
- 宁静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比较《满庭芳》与李白的《庐山谣》,前者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自然的融合,而后者则强调豪情壮志与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陈维崧作品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