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暖风和明媚天,最宜吟咏入诗篇。
庭花吐蕊红如锦,岸柳飞花白似绵。
深院雕梁巢燕返,高林乔木谷莺迁。
韶光正近清明节,花坞楼台酒旆悬。
白话文翻译
春日阳光温暖,微风轻柔,天空明媚,正是吟咏作诗的好时光。
庭院中的花朵绽放,红如锦缎;河岸上的柳树飞舞的花瓣,白如绵绸。
深院的雕梁上,燕子回巢;高大的树林中,黄莺迁徙。
春光正好,清明节即将来临,花坞楼台上酒旗飘扬。
注释
字词注释:
- 吐蕊: 花朵开放,吐出花蕊。
- 飞花: 柳树上的花瓣随风飘落。
- 雕梁: 精美雕刻的梁柱。
- 巢燕返: 燕子回到巢中。
- 谷莺迁: 黄莺在山谷中迁徙。
- 韶光: 美好的时光。
- 酒旆: 酒旗,表示饮酒的场所。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缅怀祖先的时刻。同时,燕子归来和莺鸟迁徙的意象,传递出生命复苏的春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淑真,字梦云,号紫微,宋代女诗人,以才情和词作闻名。她的诗词风格清新婉约,常以春日、花卉、生活琐事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细腻的观察。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春天,正值大自然复苏的时节,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好景色的热爱以及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朱淑真的《春晴》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作,诗中展现了春日的温暖和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开篇便以“日暖风和明媚天”描绘出春天的明媚,仿佛让读者感受到那温暖的阳光和轻柔的春风。这种自然的描写既传达了春天的气息,也为后文的吟咏作诗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的“庭花吐蕊红如锦,岸柳飞花白似绵”,用色彩鲜艳的比喻描绘了花开柳飞的生动场景,令人倍感春光的明媚。尤其是“红如锦”和“白似绵”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多姿多彩,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深院雕梁巢燕返,高林乔木谷莺迁”展现了生命的回归,燕子与莺鸟的归来象征着春天的复苏,体现出自然界的生生不息,给人以希望和生机。而“韶光正近清明节,花坞楼台酒旆悬”则把节气与生活结合,表现了春日的欢愉与人们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暖风和明媚天: 春天的阳光温暖,微风轻柔,天空晴朗明亮。
- 最宜吟咏入诗篇: 这样的好天气最适合吟咏作诗。
- 庭花吐蕊红如锦: 庭院中的花朵开放,红色如锦缎般艳丽。
- 岸柳飞花白似绵: 河岸上的柳树花瓣随风飘落,白色如绵绸般柔软。
- 深院雕梁巢燕返: 在深院的雕梁上,燕子回到自己的巢中。
- 高林乔木谷莺迁: 高大的树林中,黄莺迁徙到新的栖息地。
- 韶光正近清明节: 美好的时光即将迎来清明节。
- 花坞楼台酒旆悬: 花坞和楼台上,酒旗高悬,营造出欢快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 “红如锦”、“白似绵”通过比喻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 “巢燕返”、“谷莺迁”让自然界的生物具有了活动的情感。
- 对仗: 诗中运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 生命复苏、希望的象征。
- 花朵: 美丽与生命的象征。
- 燕子与黄莺: 代表春天的归来与生机。
- 清明节: 传统节日,象征着对生命的缅怀与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日暖风和明媚天”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
“庭花吐蕊红如锦”中的“锦”字指的是什么?
a) 花的颜色
b) 一种织物
c) 一种花
d) 一种形状 -
“深院雕梁巢燕返”中,燕子是象征什么?
a) 冬天的来临
b) 生命的归来
c) 夏天的炎热
d) 秋天的凋零
答案:
- c) 春天
- b) 一种织物
- b) 生命的归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朱淑真的《春晴》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诗都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复苏,但朱淑真的诗更注重自然的描绘,而李清照则多了一份个人情感的寄托。朱淑真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传递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而李清照则在春光中流露出对过往的怀念与感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朱淑真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