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居》

时间: 2025-01-19 19:47:06

独来多任性,惟与白云期。

深处花开尽,迟眠人不知。

水流山暗处,风起月明时。

望见南峰近,年年懒更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山居 独来多任性,惟与白云期。 深处花开尽,迟眠人不知。 水流山暗处,风起月明时。 望见南峰近,年年懒更移。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来到这里,任性而行,只与白云为伴。 深山里花儿已经开尽,晚睡的人无法知晓。 水流在山影幽暗的地方,风起时月光分外明亮。 望着南峰似乎很近,每年都懒得再移动。

注释:

  • 任性:随意而行,不受拘束。
  • 白云期:与白云为伴,指隐居山林的生活。
  • 迟眠:晚睡。
  • 山暗处:山影幽暗的地方。
  • 月明时:月光分外明亮的时刻。
  • 南峰:指南面的山峰。
  • 懒更移:懒得再移动,指不愿离开此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鹄,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多写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春山居》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宁静生活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在唐代,隐逸文化盛行,许多文人选择远离尘嚣,隐居山林,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诗歌鉴赏: 这首《春山居》以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描绘了诗人独居山林的宁静生活。诗中,“独来多任性,惟与白云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深处花开尽,迟眠人不知”则进一步以花开和迟眠为喻,展现了山林的幽静和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后两句“水流山暗处,风起月明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独来多任性,惟与白云期”:诗人独自来到山林,任性而行,只与白云为伴,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 “深处花开尽,迟眠人不知”:深山里花儿已经开尽,晚睡的人无法知晓,展现了山林的幽静和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足。
  3. “水流山暗处,风起月明时”:水流在山影幽暗的地方,风起时月光分外明亮,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
  4. “望见南峰近,年年懒更移”:望着南峰似乎很近,每年都懒得再移动,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拟人:“白云期”将白云拟人化,视为伴侣。
  • 对仗:“水流山暗处,风起月明时”中“水流”与“风起”,“山暗处”与“月明时”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自由和隐逸生活。
  • 花开尽:象征山林的幽静和季节的变迁。
  • 水流山暗处:象征山林的幽深和宁静。
  • 风起月明时:象征自然美景的变幻和诗人对自然的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云期”指的是什么? A. 与白云为伴 B. 期待白云 C. 白云的期待 答案:A

  2. “深处花开尽”表达了什么? A. 山林的幽静 B. 花儿的美丽 C. 季节的变迁 答案:C

  3. “望见南峰近”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远方的向往 B.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 C. 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居山林的宁静生活。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于鹄《春山居》:两者都描绘了隐居山林的宁静生活,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于鹄的诗作。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