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女谣》

时间: 2025-01-19 20:11:12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白话文翻译: 一个巴地小女孩骑着牛儿,唱着竹枝词,在江边采摘藕丝和菱叶。她不担心天黑回家会走错路,因为她记得芭蕉树从木槿篱笆中伸出来的样子。

注释:

  • 巴女:指巴地的女子。巴地,古代指今四川东部一带。
  • 竹枝:即竹枝词,一种流行于巴蜀地区的民歌。
  • 藕丝:指莲藕的丝,这里可能指采摘莲藕。
  • 菱叶:指菱角的叶子,这里可能指采摘菱角。
  • 傍江:靠近江边。
  • 日暮:天黑。
  • 还家错:回家时走错路。
  • 芭蕉:一种植物,叶子大而宽。
  • 槿篱:用木槿树枝编成的篱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鹄,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田园生活和民间风情。这首《巴女谣》就是他描写巴地乡村生活的一首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巴地小女孩的日常生活,通过她的活动和感受,展现了乡村的宁静和自然的美好。诗中没有复杂的情感和深奥的哲理,而是通过简单的场景和生动的细节,传达出一种淳朴和自然的韵味。

诗歌鉴赏: 这首《巴女谣》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巴地小女孩的日常生活。诗中,“巴女骑牛唱竹枝”一句,生动地展现了小女孩的天真烂漫和乡村的宁静和谐。“藕丝菱叶傍江时”则进一步以具体的动作和场景,加深了这种田园风光的描绘。后两句“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通过小女孩对家的熟悉和记忆,传达出一种温馨和安全感,同时也反映了乡村生活的简单和纯朴。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清新,充满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巴女骑牛唱竹枝”:这句诗描绘了小女孩骑在牛背上,唱着当地的民歌,展现了她的活泼和乡村的宁静。
  2. “藕丝菱叶傍江时”:这句诗通过小女孩采摘藕丝和菱叶的动作,进一步描绘了江边的田园风光。
  3. “不愁日暮还家错”:这句诗表达了小女孩对家的熟悉,即使天黑也不担心走错路。
  4. “记得芭蕉出槿篱”:这句诗通过小女孩对芭蕉树的记忆,强调了她对家的熟悉和安全感。

修辞手法:

  • 拟人:诗中通过小女孩的动作和感受,赋予了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如“骑牛唱竹枝”。
  • 象征:芭蕉和槿篱作为家的标志,象征着温馨和安全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巴地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乡村的宁静和自然的美好,传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简单纯朴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巴女:象征着乡村的纯朴和天真。
  • 竹枝:象征着当地的民歌和文化的传承。
  • 藕丝菱叶:象征着江边的田园风光和丰收的喜悦。
  • 芭蕉出槿篱:象征着家的温馨和安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巴女”指的是什么地方的女子? A. 四川东部 B. 江苏 C. 广东 D. 河北

  2. 诗中的“竹枝”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民歌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食物

  3. 诗中的“芭蕉出槿篱”象征着什么? A. 家的温馨 B. 丰收的喜悦 C. 旅途的艰辛 D. 战争的残酷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同样描绘了江边的田园风光,但情感更为深沉。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的宁静和自然的美好,与《巴女谣》有相似的意境。

诗词对比: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vs 于鹄《巴女谣》:两者都描绘了江边的田园风光,但杜甫的诗情感更为深沉,而于鹄的诗则更为清新自然。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于鹄的所有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田园诗选》:收录了多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作,可以与《巴女谣》进行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