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金峡道中作 其三》

时间: 2025-01-04 07:27:56

添尽征衣总怯凉,草根亭午尚凝霜。

毡庐星散千堆白,羽骑尘飞一道黄。

偏是空林无鸟雀,每经平阪见牛羊。

明晨已出阳关路,却梦承欢在故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赤金峡道中作 其三 毕沅 〔清代〕 添尽征衣总怯凉,草根亭午尚凝霜。 毡庐星散千堆白,羽骑尘飞一道黄。 偏是空林无鸟雀,每经平阪见牛羊。 明晨已出阳关路,却梦承欢在故乡。

白话文翻译: 尽管添了厚厚的征衣,仍然害怕寒冷,草根在正午时分还凝结着霜。 帐篷像星星一样散布,形成无数白色的堆,骑兵奔驰扬起尘土,形成一条黄色的道路。 偏偏是空旷的林中没有鸟雀,每次经过平坦的山坡都能见到牛羊。 明天早晨就要走出阳关路,却在梦中回到了故乡,享受着家的欢乐。

注释:

  • 征衣:指出征时穿的衣物。
  • 亭午:正午。
  • 毡庐:用毡子搭成的帐篷,指军队的营帐。
  • 羽骑:指骑兵。
  • 阳关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这里泛指远行的道路。
  • 承欢:享受家庭的欢乐。

诗词背景: 毕沅是清代著名的学者、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行军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远行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行军途中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中“添尽征衣总怯凉”一句,既表现了行军的艰辛,也透露出诗人对家乡温暖生活的怀念。“毡庐星散千堆白,羽骑尘飞一道黄”则生动地描绘了军队的行进场景,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最后两句“明晨已出阳关路,却梦承欢在故乡”,以梦境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情感真挚动人。

诗词解析:

  • 首句“添尽征衣总怯凉”,通过“添尽”和“总怯凉”表达了行军的艰辛和对温暖的渴望。
  • 第二句“草根亭午尚凝霜”,用“亭午尚凝霜”描绘了寒冷的自然环境,增强了行军的艰苦感。
  • 第三句“毡庐星散千堆白”,以“星散”形容军营的分散,用“千堆白”形象地描绘了军营的景象。
  • 第四句“羽骑尘飞一道黄”,通过“尘飞”和“一道黄”生动地描绘了骑兵行进的场景。
  • 第五句“偏是空林无鸟雀”,用“空林无鸟雀”表达了行军途中的孤寂。
  • 第六句“每经平阪见牛羊”,以“见牛羊”暗示了家乡的景象,增强了思乡之情。
  • 最后两句“明晨已出阳关路,却梦承欢在故乡”,通过梦境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毡庐星散千堆白”中的“星散”比喻军营的分散。
  • 拟人:如“草根亭午尚凝霜”中的“凝霜”赋予了草根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毡庐星散千堆白,羽骑尘飞一道黄”中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行军途中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远行生活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家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征衣、草根、毡庐、羽骑、阳关路、故乡等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的主要景象,通过这些意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毡庐星散千堆白”中的“星散”比喻什么? A. 军营的分散 B. 星星的分散 C. 鸟雀的分散 答案:A

  2. 诗中“明晨已出阳关路,却梦承欢在故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远行的期待 B. 对家乡的思念 C. 对战争的厌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毕沅的《赤金峡道中作》与王昌龄的《出塞》都描绘了边塞的景象,但毕沅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和对家乡的思念,而王昌龄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国家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歌选》
  • 《毕沅诗集》
  • 《中国古代边塞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