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流落逢明主,恩光集晚途。
题名惊手战,拜阁藉人扶。
枉辱三华组,终归一腐儒。
库书时取读,犹足补东隅。
白话文翻译:
在流落的日子里遇到了明君,得到的恩光照耀了我晚年的道路。
我的名字竟然引起了别人惊讶和争斗,拜访书阁时还得依赖他人扶持。
我白白受辱于三华的圈子,最后却只能沦为腐朽的书生。
偶尔从书库中取出书来阅读,至少还能填补我东隅的空白。
注释:
- 流落:指身处困境、失去归属。
- 明主:指贤明的君主,这里暗指对自己有恩惠的统治者。
- 恩光:恩惠的光辉或照耀。
- 题名:指被提名或被称赞。
- 三华组:指当时的士人圈子,暗含对自己处境的自嘲。
- 腐儒:指失去抱负、只知读书的书生。
- 东隅:指东边的空地,象征人生的晚景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卧龙,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经历了宋朝的灭亡,内心深感忧国忧民,诗歌风格豪放而又沉郁,作品多涉及个人志向、国家命运和历史兴亡。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他人生的低谷,尽管曾有过辉煌的经历,但因政治上的失意与权力的失落,使他感到沮丧和无奈。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个人志向与现实困境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馆中书怀》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政治理想的诗作。诗中,陆游以“流落逢明主”开篇,传达出对明君的渴望和对时局的叹息。他在晚年得到了恩光,但这份恩惠并未能改变他内心的失落与孤独。接着,诗人用“题名惊手战”来形容因名声而引发的争斗,体现了当时士人之间竞争的激烈和社会的复杂。
“拜阁藉人扶”一句,既表达了他拜访书阁时的无奈,又暗示了他在社会中的孤立与依赖。而“枉辱三华组,终归一腐儒”则是对自己处境的自嘲,展现了士人在当时社会中的尴尬与无奈。最后一句“库书时取读,犹足补东隅”,则是诗人虽已身处困境,但依然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寻求精神的慰藉,表现了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含蓄,情感上则充满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显示了陆游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深刻思维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流落逢明主:诗人身处困境,偶遇一位贤明的统治者,暗示他渴望得到的庇护。
- 恩光集晚途:晚年得到的恩惠,照亮了他的人生道路,表现出对恩惠的感激。
- 题名惊手战:因为自己的名声引起了别人的争斗,表露出身处名利场的无奈。
- 拜阁藉人扶:拜访书阁时需要他人的帮助,突显出诗人的孤独与失落。
- 枉辱三华组:自嘲自己曾在三华圈子中受到侮辱,反映了对士人名望的反思。
- 终归一腐儒:最终沦为没用的书生,表达了对自己理想的失落感。
- 库书时取读:偶尔从书库中取书来阅读,表现出诗人对知识的热忱。
- 犹足补东隅:即使生活困苦,读书仍能填补内心的空虚,展现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流落逢明主,恩光集晚途”,形成了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恩光”比作照耀,表现出恩惠的美好。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题围绕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自我救赎,传达出对明主的渴望与对名利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主:象征着希望与理想。
- 书阁:象征着学问与文化的殿堂。
- 腐儒:象征着失去理想的士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明主”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贤明的统治者
C. 诗人的老师
D. 诗人的父亲 -
“枉辱三华组”中“三华”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当时士人圈子
C. 诗人的家族
D. 一座山 -
诗中提到的“东隅”象征什么? A. 诗人的家乡
B. 人生的晚景和希望
C. 诗人的朋友
D. 诗人的书房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在诗中都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但陆游更多表达个人志向的失落感,而杜甫则更多关注社会的苦难与百姓的疾苦。两者的作品都反映了深厚的爱国情怀,但风格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