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之望后独宿蓝田山庄》

时间: 2025-01-01 18:43:06

鹡鸰有旧曲,调苦不成歌。

自叹兄弟少,常嗟离别多。

尔寻北京路,予卧南山阿。

泉晚更幽咽,云秋尚嵯峨。

药栏听蝉噪,书幌见禽过。

愁至愿甘寝,其如乡梦何。

意思解释

别之望后独宿蓝田山庄

作者: 宋之问 〔唐代〕

原文展示:

鹡鸰有旧曲,调苦不成歌。
自叹兄弟少,常嗟离别多。
尔寻北京路,予卧南山阿。
泉晚更幽咽,云秋尚嵯峨。
药栏听蝉噪,书幌见禽过。
愁至愿甘寝,其如乡梦何。

白话文翻译:

鹡鸰鸟有旧曲,但它的调子却是悲苦,唱不成歌。我自叹兄弟少,常常感叹离别太多。你去寻找北京的路,而我却在南山的屋檐下安卧。傍晚的泉水更加幽咽,秋天的云彩依旧高耸。药栏边听蝉儿叫,书幌下看鸟儿飞过。愁苦来临时,宁愿沉沉入睡,这样也比乡梦要好。

注释:

  • 鹡鸰(jī líng): 一种鸟,常用来象征离别或哀愁。
  • 调苦: 曲调悲苦。
  • 兄弟少: 兄弟稀少,表达孤独之感。
  • 尔寻北京路: 你去寻找通往北京的路。
  • 南山阿: 南山的屋檐,指作者居住之处。
  • 泉晚更幽咽: 傍晚时泉水更加幽幽地流淌。
  • 云秋尚嵯峨: 秋天的云依然高耸。
  • 药栏: 指药草栏杆,暗示生活的清淡。
  • 愁至愿甘寝: 愁苦来临时,宁愿沉沉入睡。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及的“鹡鸰”与“兄弟”均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离别与孤独。其中鹡鸰鸟常与思念、离愁相联系,反映了作者在寂寞环境下的内心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之问,字景良,号青溪,唐代诗人,擅长五言古诗和律诗,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离开故乡后,内心难免产生孤独和思念,抒发了他对离别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别之望后独宿蓝田山庄》是一首抒发孤独与思乡之情的诗。诗中通过“鹡鸰有旧曲”的描写,开篇引入一种悲切的氛围,暗示了作者内心的苦楚。接着,通过对兄弟稀少与离别频繁的自叹,表现了对友情与亲情的渴望与失落。诗的后半部分,以南山阿的安卧与秋云的高耸描绘出一种宁静的环境,与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作者在寂静中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故乡的眷恋。最后一句“愁至愿甘寝,其如乡梦何”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在愁苦中对美好梦境的渴望,体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生活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鹡鸰有旧曲,调苦不成歌。”:引入悲伤的调子,象征内心的苦楚。
    2. “自叹兄弟少,常嗟离别多。”:感叹兄弟少,离别频繁,显示孤独感。
    3. “尔寻北京路,予卧南山阿。”:对比彼此的生活状态,表现思念。
    4. “泉晚更幽咽,云秋尚嵯峨。”:描绘自然景色,增添诗的意境。
    5. “药栏听蝉噪,书幌见禽过。”:耳边的蝉鸣与飞鸟的身影,营造宁静的氛围。
    6. “愁至愿甘寝,其如乡梦何。”:愁苦之际,希望沉沉入睡,表达思乡之情。
  • 修辞手法: 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泉晚更幽咽”中将泉水拟人化,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探讨了孤独与愁苦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 鹡鸰: 离别与思念的象征。
  • 南山: 代表宁静与隐居生活。
  • 泉水: 生命的流动与思绪的幽咽。
  • 秋云: 孤独与高远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鹡鸰”象征什么?
    • A. 离别 B. 喜悦 C. 富贵
  2.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B. 孤独 C. 愤怒
  3. “愁至愿甘寝”中“甘寝”的意思是?
    • A. 愿意入睡 B. 不愿入睡 C. 轻松入睡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送元二使安西》与《别之望后独宿蓝田山庄》均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王维更侧重于友情,而宋之问则更为侧重于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