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牡丹
作者: 罗隐 〔唐代〕
艳多烟重欲开难,
红蕊当心一抹檀。
公子醉归灯下见,
美人朝插镜中看。
当庭始觉春风贵,
带雨方知国色寒。
日晚更将何所似,
太真无力凭阑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和它所承载的情感。诗中说,牡丹的艳丽被烟雾笼罩,想要绽放却很艰难。花心的红蕊如同一抹檀香。公子在灯下醉归时,看到牡丹的美;美人在早晨插花时,映照在镜中。庭院中才意识到春风的珍贵,带着雨水才明白国色的凋零。夕阳西下时,又该如何形容这种景象,仿佛太真(王嫱)无力倚靠在栏杆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艳多烟重:艳丽的颜色被烟雾笼罩,形容牡丹花的美丽与神秘。
- 红蕊:花蕊的红色部分。
- 公子:指年轻的贵族或富家子弟。
- 美人:美丽的女子。
- 太真:指王嫱,汉朝的王皇后,常被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
典故解析: “太真无力”典故源于王嫱,她以美丽和才智著称,诗中用她来表达一位美人在美丽的环境中却感到无力的情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字季长,唐代诗人,以诗风清新、内容丰富而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时写成,反映了诗人在感受牡丹花的美丽与春天的气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美的向往与感叹。
诗歌鉴赏:
这首《牡丹》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牡丹花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感受,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同时也隐含着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叹。全诗共八句,每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意象。诗的前四句描绘了牡丹的姿态和环境,后四句则转向诗人对美的感悟与思考。
在描写牡丹的过程中,诗人使用了“艳多烟重欲开难”的句子,传达了牡丹花的娇艳与生长环境的压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通过“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将牡丹的美与人们的生活场景结合,展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
后半部分“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诗人从自然的变化引申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一句“太真无力凭阑干”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美人面对美丽景色时的无奈与伤感,令人感同身受。整体上,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使得牡丹不仅仅是花,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艳多烟重欲开难:牡丹花的艳丽被烟雾笼罩,花苞欲开却很困难。
- 红蕊当心一抹檀:花心的红色如一抹檀香,映衬出其娇艳。
- 公子醉归灯下见:公子在灯下醉酒归来时,看到牡丹花的美丽。
- 美人朝插镜中看:美人在早晨插花时,映照在镜子中的美丽。
- 当庭始觉春风贵:在庭院中才意识到春风的珍贵。
- 带雨方知国色寒:在细雨中才明白牡丹的美丽也有凋零的一面。
- 日晚更将何所似:黄昏时分的景象又该如何形容?
- 太真无力凭阑干:太真(美人)因无力而倚靠在栏杆上,显得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牡丹的美丽与美人、春风进行比较。
- 拟人:赋予自然景色以人的情感和状态。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着富贵、美丽与繁荣,同时也寓意着短暂的美好。
- 春风:代表着生机与希望,暗含珍贵的时光。
- 雨:象征着忧伤与凋零,寓意着美好的事物也会遭遇变故。
- 太真:作为美人的象征,体现了美丽与无奈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公子”指的是哪类人?
- A. 农民
- B. 贵族
- C. 商人
- D. 学者
-
“太真无力凭阑干”中的“太真”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王嫱
- B. 西施
- C. 貂蝉
- D. 昭君
-
诗中表现了对什么事物的珍惜?
- A. 美丽的花
- B. 春天的气息
- C. 时光的流逝
- D. 以上皆是
答案:
- B
- A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 《红楼梦》中的众多描写花卉的诗句
诗词对比: 对比罗隐的《牡丹》和杜甫的《春夜喜雨》,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但罗隐更多地集中在花卉的美丽与人情的互动上,而杜甫则表现了雨水滋润大地的生机与希望,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