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

时间: 2025-01-04 13:40:11

春事为谁来,枝上半留残雪。

恰近小园香径,对霜林寒月。

危兰凄断笛声长,吹到偏呜咽。

最好短亭归路,有行人先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事近
春事为谁来,枝上半留残雪。
恰近小园香径,对霜林寒月。
危兰凄断笛声长,吹到偏呜咽。
最好短亭归路,有行人先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春天的来临却似乎没有人来欢庆,树枝上还残留着半片雪。就在小园的香径附近,映照着霜林和寒月。悠扬的笛声在空中回荡,显得凄凉而悠长,似乎带着一丝哀怨。最好的归途是短亭的路上,却看到行人已经先行折去。

注释

  • 春事:指春天的景象和气息。
  • 残雪:指冬雪未融的痕迹,象征寒冷未去。
  • 香径:指小园中芳香的路径。
  • 霜林寒月:描绘寒冷的霜林和明亮的月光,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 危兰:指兰花,表现出一种脆弱的美。
  • 笛声长:悠扬的笛声,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 呜咽:形容声音低沉,带有悲伤的情感。
  • 短亭:指路边的小亭子,象征着短暂的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雍,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细腻,对自然和人情有独到的见解。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春天的时节,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感慨,但又透出一丝孤独与淡淡的哀伤,反映了当时人们在春天对生活的思索和对过往的怀念。

诗歌鉴赏

《好事近》是一首极具诗意与情感的词作,朱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开篇以“春事为谁来”的疑问引入,暗示春天的来临似乎没有人来欢庆,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通过“枝上半留残雪”的描写,展现了冬天的残余,象征着寒冷与孤独的情景。

“小园香径”的出现,则带给人一种温暖的希望,但紧接着的“对霜林寒月”,又将这种希望转化为凄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中笛声凄断,悠长而带着哀怨,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最后一句“最好短亭归路,有行人先折”,不仅点明了归路的短暂与匆忙,更暗含了对他人生活轨迹的感慨,令人深思。

整首词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事为谁来:质疑春天的到来,暗示一种对春天的期待,但又伴随着孤独。
  2. 枝上半留残雪:描绘冬雪未融,表现寒冷气息的残留。
  3. 恰近小园香径:小园的芬芳与温暖,带来希望。
  4. 对霜林寒月:反转成寒冷的景象,形成对比。
  5. 危兰凄断笛声长:兰花的脆弱与悠长的笛声相结合,增添哀伤。
  6. 吹到偏呜咽:笛声似乎在哭泣,表现心中的伤感。
  7. 最好短亭归路:归途短暂,寓意人生的无常。
  8. 有行人先折:他人的匆忙与离去,增添一层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比:春天的美好与冬天的残留形成强烈对比。
  • 拟人:笛声如同人声般呜咽,赋予音乐情感。
  • 意象:春、雪、兰、笛声等意象交织,营造出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孤独感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事:象征生命的希望与复苏。
  • 残雪:代表过去的遗留与未解的痛苦。
  • 香径:象征美好与温暖的生活。
  • 霜林寒月:表现凄冷与孤独的氛围。
  • 笛声:象征情感的流露与内心的呐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春事为谁来”,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 B. 孤独 C. 欢乐

  2. “枝上半留残雪”中的“残雪”象征着什么? A. 美好 B. 过去的遗留 C. 新生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有行人先折”,这句的意思是? A. 行人回头 B. 行人匆忙离去 C. 行人停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写春天的生机与国家的衰败,和朱雍的孤独感形成对照。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写春天,但更多的是对往事的回忆与感伤,情感上较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词的艺术与品鉴》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