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元献公挽辞三首 其一》

时间: 2024-09-19 22:01:40

大策安宗社,高文著庙堂。

从容造辟议,感激荐贤章。

貂冕崇廞服,銮舆俯奠觞。

哀荣岂无有,公德倍辉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策安宗社,高文著庙堂。
从容造辟议,感激荐贤章。
貂冕崇廞服,銮舆俯奠觞。
哀荣岂无有,公德倍辉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晏元献公的哀悼和对其伟大德行的赞美。诗中提到,他为国家的安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深得人心,文才出众,任职于朝堂。面对重大决策时,他从容不迫,推崇贤才。身穿华美的貂裘,坐在威严的皇车上,举杯向众人致敬。他的荣耀并非空洞无物,而是因为他的德行更加辉煌。

注释:

  • 大策:指重大决定或政策。
  • 安宗社:安定国家和社稷。
  • 高文:指高尚的文才。
  • 庙堂:指朝廷或政治中心。
  • 从容:形容态度沉着。
  • 辟议:指开创政策或进行讨论。
  • 感激:感动和感激。
  • 荐贤章:推荐贤能之士的章程。
  • 貂冕:指华丽的官服。
  • 崇廞服:高贵的服饰。
  • 銮舆:指皇帝的车。
  • 奠觞:举杯致敬。
  • 哀荣:指对逝者的哀悼与敬仰。
  • 公德倍辉光:指他的公德更加显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维,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社会政治的关注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涉及历史、政治、人物的抒怀,风格沉稳而充满深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为晏元献公所作,表达了对他的悼念与追思。晏元献公在当时的政治上有着显著的贡献,诗人通过此诗希望传达对其治国理政的敬仰和对其逝去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晏元献公挽辞三首》其一,以沉稳的语调和严谨的结构,展现了对晏元献公的深切怀念和赞美。诗中开篇即以“安宗社”来引入,表明晏元献公在国家安定中的重要地位。接着提到他的才华与智慧,显示出他在庙堂之上的风范与影响力。诗人通过“从容造辟议”的描写,表现了晏元献公在重大决策面前的镇定自若,突显了其非凡的政治才能。

在描绘其外在形象时,诗中提到的“貂冕崇廞服”,不仅仅是对其身份的描述,更是对其高贵气质的赞美。最后以“公德倍辉光”收尾,将晏元献公的德行与荣耀进行总结,展现了他在民众心中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字句之间流露出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敬意和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策安宗社:强调晏元献公在国家重大政策上做出的贡献。
  2. 高文著庙堂:赞美他文才出众,受人尊重。
  3. 从容造辟议:描绘他在重大决策面前的从容态度。
  4. 感激荐贤章:表现他对贤能之士的推崇和感激。
  5. 貂冕崇廞服:描述他的华丽服饰,象征其高贵身份。
  6. 銮舆俯奠觞:描绘他在权力中的威严,举杯致敬的场面。
  7. 哀荣岂无有:感叹其在世时的荣耀。
  8. 公德倍辉光:强调其德行的光辉与影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大策安宗社,高文著庙堂”,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貂冕”“銮舆”象征他的高贵地位和荣光。
  • 排比:多个短句并列,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晏元献公的深切怀念与赞美,通过对其政治才能和高尚品德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家的向往和对德行的崇高追求。

意象分析:

  • 安宗社:象征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 庙堂:代表权力与政治中心。
  • 貂冕:华贵的象征,体现地位与权力。
  • 銮舆:象征皇权与威严。
  • 公德:道德与品德的象征,显示真正的荣耀来自于内在的德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文著庙堂”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A. 赞美他的文采
    B. 指责他的行为
    C. 描述他的家庭背景
    答案:A

  2. “公德倍辉光”中“公德”指的是什么? A. 个人能力
    B. 社会责任与道德
    C. 财产与地位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貂冕”主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华贵的身份
    C. 贪婪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韩维的这首挽辞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皆表达对国家和人物的关切,但韩维更偏重于个人的德行与荣耀,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哀愁。两者在情感基调和意象运用上均展现出宋代与唐代诗人的不同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