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岭遇雨》

时间: 2025-01-06 14:02:23

肩舆正好看山色,雨里两窗开不得。

此外只有书可观,斜点又来湿书册。

一月秋晴一月泥,南翁此谚似可疑。

山寒却要日暴皆,吾襄不用雨催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连岭遇雨
作者:杨万里 〔宋代〕

肩舆正好看山色,
雨里两窗开不得。
此外只有书可观,
斜点又来湿书册。
一月秋晴一月泥,
南翁此谚似可疑。
山寒却要日暴皆,
吾襄不用雨催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雨中游览山景的情景。作者坐在轿子里,正好欣赏山色,但窗外雨水横飞,无法打开窗户。除了书籍可以观赏外,雨水还斜斜地打湿了书页。诗中提到,秋天有晴天和泥泞的天气交替,南方老人所说的谚语似乎不太可信。即使山寒,阳光也要照耀,自己不需要雨水催促创作诗歌。

注释

  • 肩舆:古代一种交通工具,指轿子。
  • 山色:指山的景色。
  • 开不得:开不成,无法打开窗户。
  • 书可观:可以阅读的书籍。
  • 斜点:斜斜地打来。
  • 湿书册:湿了的书本。
  • 南翁:南方的老人,指传说或习俗中的人。
  • :民间流传的格言或俗语。
  • 日暴:阳光强烈。
  • 吾襄:我自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因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受到赞誉。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写雨中山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连岭遇雨》是一首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情感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的诗作。开头两句,诗人以“肩舆”这一古老的交通工具引入,表现出他在雨中观山的情景。通过“雨里两窗开不得”,展示了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无奈和困扰。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转向书籍,虽说只能以书为伴,但书籍也因雨水而湿,暗示了诗人对创作的渴望与现实的冲突。

后面的两句提到“一月秋晴一月泥”,反映出南方多变的天气,诗人对南方老人的谚语表示怀疑,这种怀疑不仅是对常规智慧的挑战,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现象的独立思考。最后一句则是对创作状态的自信表达,尽管外界环境恶劣,自己依然能够在心中孕育诗歌,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创作动力的坚定。

整首诗情景交融,描绘了雨中美丽的山色,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他宽广的胸怀和洒脱的个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肩舆正好看山色:坐在轿子里,正好可以欣赏到山的美丽景色。
  2. 雨里两窗开不得:窗外下着雨,无法打开窗户观景。
  3. 此外只有书可观:除了窗外的山色,只有书籍可以阅读。
  4. 斜点又来湿书册:雨水斜斜地打来,把书本弄湿了。
  5. 一月秋晴一月泥:秋天的天气变化,既有晴天也有泥泞的日子。
  6. 南翁此谚似可疑:南方老人的谚语似乎值得怀疑。
  7. 山寒却要日暴皆:虽然山中寒冷,却也需要阳光的照耀。
  8. 吾襄不用雨催诗:我自己不需要雨水来催促写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肩舆正好看山色,雨里两窗开不得”体现出对仗工整的美感。
  • 拟人:雨水斜点如同有意打湿书册,赋予自然以情感。
  • 比喻:通过比喻将自然的状态与心情相结合,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虽然外界环境恶劣,但他依然能够在心中激发创造的动力,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色: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变化。
  • :象征着困扰与挑战,同时也是生命的源泉。
  • :象征知识与智慧,是诗人内心世界的重要部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人坐在什么交通工具上欣赏山色?

    • A. 马车
    • B. 轿子
    • C. 小舟
    • D. 骑马
  2. 填空题:诗中提到“南翁此谚似可____”,填入适当的字词。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外界环境的无奈。(对/错)

答案

  1.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静谧与内心的和谐。
  • 李白《庐山谣》:强调山水的壮丽与人生的豪情,风格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词发展史》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