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拱揖消狂寇,从容奉两宫。
临危几谢傅,忍事实娄公。
陶冶无偏党,经纶尽朴忠。
再来金鼎地,高卧亦成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太师丞相文恭陈公的怀念和敬意。诗中提到他在消灭敌寇时,恭敬地向两位皇帝奉上忠诚和服务。在危难时刻,他几度向傅(傅介子)表示谢意,然而却忍耐着对事实的沉默。陈公的品性没有偏向任何党派,他的治国经纬始终朴实而忠诚。最后,他在金鼎之地高卧,享受着成功的安宁。
注释:
- 拱揖:双手合十作揖,表示尊敬的礼仪。
- 狂寇:指敌对势力或叛乱之人。
- 两宫:指皇帝和皇后。
- 临危:在危急关头。
- 傅:指傅介子,历史上著名的忠臣。
- 娄公:指娄敬,古代忠臣的代表。
- 陶冶:指培养和陶冶品德。
- 经纶:治理国家的才能和策略。
- 金鼎地:隐喻权力或高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后期活跃于南宋,擅长诗词与赋,作品多描绘历史人物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朴实而深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陈公去世之际,韩元吉借此表达对其的哀悼和敬仰,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忠诚与正直的高度推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陈公作为一位忠臣的形象。开头两句“拱揖消狂寇,从容奉两宫”,展示了陈公在国家危难之际,出将入相,尽心尽力地为皇帝服务的场景。诗人用“拱揖”这一礼节,强调了陈公对皇权的尊重与忠诚。
接下来的“临危几谢傅,忍事实娄公”,则表现了陈公在困境中依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几度向傅介子表示感谢,体现出他谦和的品格。这里的“忍事实”更是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无奈与对现实的无言承受。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陈公品德的赞美,“陶冶无偏党,经纶尽朴忠”,表达了他没有偏袒任何党派,始终保持忠诚和清白的品格,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忠诚的理想追求。
最后一句“再来金鼎地,高卧亦成功”,既是对陈公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他安息的祝愿,表达了诗人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安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拱揖消狂寇:表现陈公以谦恭之礼消灭敌寇,突显其忠诚。
- 从容奉两宫:强调他在危机中对皇帝的忠诚服务。
- 临危几谢傅:展示他在危机时向傅介子表示感激的谦和态度。
- 忍事实娄公:指他面对困境时内心的沉默与忍耐。
- 陶冶无偏党:表明陈公的品德高尚,没有偏袒任何一方。
- 经纶尽朴忠:强调他的治国理念是朴实而忠诚的。
- 再来金鼎地:象征陈公的高位和成就。
- 高卧亦成功:表达对他安息的祝愿和对其成功的认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拱揖消狂寇”和“从容奉两宫”,形成和谐的音韵。
- 隐喻:如“金鼎地”,象征权力和成就。
- 排比:如“陶冶无偏党,经纶尽朴忠”,增强了表达的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忠诚与正直,表达了对忠臣陈公的高度评价和深切怀念,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品德的推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拱揖:象征尊重与忠诚。
- 狂寇:象征国家的威胁。
- 金鼎:象征权力与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拱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 A. 恭敬的礼仪
- B. 战斗的姿态
- C. 休息的姿势
-
“临危几谢傅”中的“傅”指的是谁?
- A. 一位著名的将军
- B. 傅介子
- C. 傅家山
-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个人成就
- B. 忠诚与正直
- C. 自然景色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同样表达对忠诚与品德的赞美。
诗词对比:
- 韩元吉的《故赠太师丞相文恭陈公挽词三首》与柳宗元的《江雪》,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的交融,展现了对忠诚与正直的追求,但前者更集中在历史人物的描写,而后者则更多地反映孤独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韩元吉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