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赋咏成篇》

时间: 2024-12-29 18:42:30

一年抱怨嗟长别,七夕含态始言归。

飘飘罗袜光天步,

灼灼新妆鉴月辉。

情催巧笑开星靥,不惜呈露解云衣。

所叹却随更漏尽,掩泣还弄昨宵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七夕赋咏成篇》
作者: 许敬宗 〔唐代〕

一年抱怨嗟长别,
七夕含态始言归。
飘飘罗袜光天步,
灼灼新妆鉴月辉。
情催巧笑开星靥,
不惜呈露解云衣。
所叹却随更漏尽,
掩泣还弄昨宵机。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离别的惆怅与对团聚的期待。诗中描绘了七夕这个特别的节日,借助这个节日的意象,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逐句翻译

  1. 一年间我常常抱怨与你的长久别离,
  2. 七夕这天,我才开始含蓄地说起归来的事情。
  3. 她轻盈的罗袜在阳光下飘舞,仿佛在天上漫步,
  4. 她灼灼的新妆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
  5. 情感促使她的巧笑如星星般绽放,
  6. 她不惜将露水呈现,解开那云雾缠绕的衣裳。
  7. 我所叹息的却是时光流逝,漏水的沙漏已尽,
  8. 忍不住掩面哭泣,仍然在玩弄着昨夜的机缘。

注释

  • 长别:长久的离别。
  • 七夕:古代的情人节,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 罗袜:细致的丝绸袜子。
  • 灼灼:明亮而闪耀的样子。
  • 鉴月辉:借助月光的反射,意指妆容的美丽。
  • 巧笑:指聪慧的微笑,形容女子的聪慧与美丽。
  • 云衣:轻盈的衣服,象征着柔美与梦幻。
  • 更漏尽:指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敬宗,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以婉约、细腻著称,常常描绘爱情与自然景物,风格优雅。

创作背景

《七夕赋咏成篇》创作于唐代的一个特定节日——七夕,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诗歌鉴赏

《七夕赋咏成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七夕这个充满浪漫色彩的节日,诗人通过对比和意象的生动描绘,将爱情的美好与离别的苦涩交织在一起。全诗从一年间的离愁到七夕时的重聚,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惋惜。

在前两句中,诗人用“抱怨嗟长别”道出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感伤,紧接着的“七夕含态始言归”则透露出一种期待与希望。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女子的美丽形象,展现出爱情的甜蜜与温柔。尤其“情催巧笑开星靥”,不仅表现了女子的美丽,更反映了爱情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最后,诗的情感逐渐向深沉转变,通过“所叹却随更漏尽”传达出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无奈,掩泣与弄机的动作则象征着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整首诗在情感的起伏中,展现了人们对爱情与团圆的美好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年抱怨嗟长别:一年间的离愁别绪,常常让人感到痛苦。
  2. 七夕含态始言归: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开始表达对重聚的期盼。
  3. 飘飘罗袜光天步:描绘女子轻盈的形象,仿佛在阳光下漫步。
  4. 灼灼新妆鉴月辉:女子妆容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5. 情催巧笑开星靥:爱情的力量使她的微笑如星星般闪耀。
  6. 不惜呈露解云衣:她愿意展露自我,脱去遮掩的外衣。
  7. 所叹却随更漏尽:对时光流逝的叹息,感受到无奈。
  8. 掩泣还弄昨宵机:掩面哭泣的同时,又在回忆昨晚的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星靥”比喻女子的笑容,生动形象。
  • 对仗:如“飘飘罗袜”与“灼灼新妆”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赋予时间以情感,使得“更漏尽”显得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爱情、离别和时光的主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爱情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七夕:象征爱情与团圆的节日,包含了牛郎织女的传说。
  • 罗袜:代表了女子的美丽与轻盈。
  • 月辉:象征着柔和、浪漫的氛围。
  • 星靥:象征着爱情的甜蜜与幸福。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也丰富了诗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七夕的传说与哪个神话有关?

    • A. 孟姜女
    • B. 牛郎织女
    • C. 祝英台
    • D. 西游记
  2. 诗中“飘飘罗袜”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感慨
    • B. 女子的形象
    • C. 时间的流逝
    • D. 自然景色
  3. “所叹却随更漏尽”中的“更漏”指的是什么?

    • A. 时光
    • B. 泪水
    • C. 星星
    • D. 回忆

答案

  1. B. 牛郎织女
  2. B. 女子的形象
  3. A. 时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 - 李白
  • 《鹊桥仙》 - 秦观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许敬宗的《七夕赋咏成篇》更侧重于描绘爱情的细腻与情感的流动,而李白则将重点放在了个人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感悟。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唐代诗歌中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