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七夕宴悬圃应制二首》
时间: 2024-12-29 18:13: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七夕宴悬圃应制二首》
作者:许敬宗
牛闺临浅汉,鸾驷涉秋河。
两怀萦别绪,一宿庆停梭。
星模铅里靥,月写黛中蛾。
奈许今宵度,长婴离恨多。
婺闺期今夕,蛾轮泛浅潢。
迎秋伴暮雨,待暝合神光。
荐寝低云鬓,呈态解霓裳。
喜中愁漏促,别后怨天长。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牛女的闺房近浅浅的银河,天上的鸾鸟与骏马渡过了秋天的河流。
两心相系,萦绕着分别的情绪,今夜的相聚如同停下的纺织机。
星星在铅色的天空中闪烁,月亮在黛色的眉上映照。
今宵的时间如何度过,长长的离恨却更多。
第二首:
在婺星的闺房里期待今夜,月轮在清浅的水面上荡漾。
迎接秋天伴随的细雨,待到夜幕降临光辉相合。
低垂的云鬓在床前,轻轻解开霓裳的华美。
心中虽有喜悦,却因愁苦而显得急促,别后更是怨天长久。
注释
- 牛闺:指牛女的闺房,牛女是《牛郎织女》的女主角。
- 鸾驷:鸾鸟和骏马,象征美好与高贵的伴侣。
- 别绪:分别的情感。
- 庆停梭:庆祝停下纺织,暗指相聚的美好时光。
- 黛:黑色的眉,古代女性用来描画的颜色。
- 婺闺:指星宿之一的婺星,常用来指代美丽的女子。
- 蛾轮:指月亮,象征温柔的光辉。
- 霓裳:美丽的衣服,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华美打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敬宗,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因其诗作多与七夕、爱情有关而知名。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常借助古典题材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七夕节,诗人应邀参加宴会,寄托了对牛郎织女传说的思考,表现了对离别和团聚的深切感受。
诗歌鉴赏
《奉和七夕宴悬圃应制二首》以牛郎织女的传说为背景,通过对七夕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思考与感慨。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相思和离别的情感,展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首联以“牛闺临浅汉”开篇,直接引入牛女的形象,展现了她的孤寂与思念。接着通过“鸾驷涉秋河”的描写,暗示着牛郎的到来,情感的交融与期盼。两怀的“别绪”则传达出别离的忧伤,而“庆停梭”的意象则寓意着团聚的珍贵。
第二联则将视角转向对今夜的期待与惆怅,特别是“月写黛中蛾”的描绘,突显了女子的美丽与忧愁。诗末“喜中愁漏促,别后怨天长”的对比,更是深化了相思的苦涩,令人感受到离别的无奈与长久的期待。
整首诗音韵和谐,情感真挚,既有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深刻反映了人们在七夕这一特殊节日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牛闺临浅汉:牛女的房间靠近银河,形象生动,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
- 鸾驷涉秋河:描绘了美丽的鸾鸟和骏马在秋天的河流上渡过,暗示着牛郎的到来。
- 两怀萦别绪:两颗心怀着对彼此的思念与离愁。
- 一宿庆停梭:今夜的相聚如同停下了纺织机,暗示着时间的珍贵。
- 星模铅里靥:星星在阴沉的天空中闪烁,形象地表现了夜空的美丽。
- 月写黛中蛾:月光映照在女子的黑眉上,意象细腻,表现出美的同时增添了一层忧愁。
- 奈许今宵度:今宵的时光如何度过,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与不安。
- 长婴离恨多:长久的离别使得恨意更加深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写黛中蛾”,将月光比作绘画,生动形象。
- 对仗:如“迎秋伴暮雨,待暝合神光”,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喜中愁漏促”,将情感具象化,增强了表达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探讨了爱情的苦乐与离别的哀愁,展现了唐诗中常见的对爱情的深情描绘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牛女:象征着忠贞与爱情。
- 银河:象征着遥远与隔离,也代表着美好的愿景。
- 鸾鸟与骏马:象征着高贵与美好的爱情。
- 星与月:常用来象征爱情的美好与忧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牛女指的是哪位传说中的人物?
- A. 仙女
- B. 牛郎的妻子
- C. 王母娘娘
- D. 嫦娥
-
诗中“喜中愁漏促”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纯粹的快乐
- B. 复杂的情感
- C. 无尽的孤独
- D. 对时间的无奈
-
“星模铅里靥”中的“铅”字可以理解为?
- A. 明亮
- B. 阴沉
- C. 温暖
- D. 清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
- 《秋夕》:表现了秋天夜晚的孤寂与思念。
诗词对比
- 《离骚》与《奉和七夕宴悬圃应制二首》:同样表现了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但《离骚》更具政治色彩,而本诗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许敬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