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饮酒唱和诗》

时间: 2024-12-29 19:32:43

位分南北与东西,旷典才修俗顿移。

乐合鸾皇下庭宇,觯扬虎蜼伏樽彝。

头颅如许堪殊席,筋力无多奈缛仪。

敢昧邦君明德意,后知方遣负先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位分南北与东西,旷典才修俗顿移。
乐合鸾皇下庭宇,觯扬虎蜼伏樽彝。
头颅如许堪殊席,筋力无多奈缛仪。
敢昧邦君明德意,后知方遣负先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南北之间的地位差异和东西方的文化交流,都是由于修订了古老的典章和改变了风俗习惯。乐声和鸾鸟一同在庭院中回荡,酒杯高举,像伏在酒樽旁的虎蜼(古代一种酒器)。如此的场合,我的头颅在不同的席位上显得格外突出,然而我筋力不再,无法承受繁杂的礼仪。敢于违背了国君的明德之意,等到最后才知道应该遵从那些先知的教诲。

注释:

  • 位分:指地位、身份。
  • 旷典:旷,广泛;典,法规,古代的典籍。
  • 鸾皇: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
  • :古代一种酒器。
  • 虎蜼:古代酒器,形状似虎,或指一种盛酒的器具。
  • 殊席:指不同的席位。
  • 缛仪:指繁杂的礼仪。
  • 邦君:国家的君主,国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肃,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豪放、奔放著称,擅长描绘生活场景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饮酒作乐的场合,体现了诗人与友人欢聚一堂的情景,虽气氛热烈,却也流露出对礼仪繁杂的无奈与对国君德治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宴饮的场景,反映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观察与思考。开篇指出南北、东西间的文化差异,暗示着社会的多元与变迁。乐声和酒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欢乐的氛围,但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却表现出对这种欢乐的质疑和不安。尤其是“头颅如许堪殊席,筋力无多奈缛仪”一句,诗人自觉难以承担繁重的礼仪和责任,反映了他对自身地位和能力的深刻反思。最后,诗人提到对国君明德的愧疚,显示出一种责任感与忠诚。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整首诗既有对欢乐的追求,又有对礼法的无奈与反思,展现了深刻的社会观察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位分南北与东西:诗人指出社会地位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2. 旷典才修俗顿移:强调古老的典章和风俗因时代的变迁而有所调整。
  3. 乐合鸾皇下庭宇:音乐与神鸟的意象,营造出热烈的宴饮氛围。
  4. 觯扬虎蜼伏樽彝:描绘酒杯高扬,酒器的形象生动形象。
  5. 头颅如许堪殊席:表达诗人因地位的不同而感到的孤独。
  6. 筋力无多奈缛仪:面对繁重的礼仪,诗人感到无奈。
  7. 敢昧邦君明德意:表达对国君的愧疚,反映对政治权力的思考。
  8. 后知方遣负先知:表明对先知智慧的敬仰,反思自己的行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位分南北与东西”,形成了平行的对比。
  • 比喻:用“头颅如许堪殊席”比喻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
  • 象征:鸾鸟和觯的意象象征着吉祥和欢乐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欢乐的表象下,揭示了对礼仪繁杂的无奈,对国君德治的思考,以及对自身地位的反省,表明作者对社会变迁和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鸾皇:象征高贵、吉祥的音乐与和谐。
  • :象征酒宴的盛大与热烈。
  • 虎蜼:代表古代文化与礼仪的繁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肃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觯”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酒器
    • C) 一种食物
    • D) 一种服饰
  3. 诗人在最后表达了对什么的反思?

    • A) 自身能力
    • B) 社会风气
    • C) 国君的德治
    • D) 礼仪的繁杂

答案:

  1. B) 宋代
  2. B) 一种酒器
  3. C) 国君的德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饮酒》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张肃与李白的饮酒诗作都表现了对酒的热爱,但李白更多地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豪放,而张肃则在热烈中流露出思考与反思。李白的诗中常有自由奔放的意象,而张肃则更注重社会责任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