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 酬包朗生天笑自台湾寄示近诗》
时间: 2025-01-04 10:16: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惨碧蕉林初过雨。
野葛齐纨,时有清风度。
眉月窥人低绮户。
海天小阁浑无暑。
开遍庭前招隐树。
道是中秋,恰是春光暮。
春水方生君可去。
鸥边梦熟江南路。
白话文翻译:
在惨淡的碧绿蕉林中,刚刚下过雨。
野生的葛藤像纨绸一样齐整,时不时有清风吹过。
眉月悄悄窥视着人,低下头来透过绮丽的窗户。
海天之间的小阁楼里,一点也没有炎热的感觉。
庭前的招隐树开满了花。
说是中秋,其实恰好是春天的傍晚。
春水刚刚复苏,你可以离去了。
在海鸥旁的梦中,已熟悉那江南的道路。
注释:
- 惨碧:形容蕉林的颜色,惨淡的绿。
- 齐纨:指野葛藤的整齐,像丝绸一样的平整。
- 眉月:指新月,形状像眉毛。
- 绮户:华丽的窗户。
- 招隐树:指招隐树,象征隐逸的生活。
- 中秋:传统节日,象征团圆,但此时却是春天的傍晚。
- 鸥边梦熟:意指在海鸥旁的梦中,已经熟悉了江南的路。
典故解析:
“中秋”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象征着团圆和丰收。而诗中提到的“春光暮”,则是通过时间的错位,体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江南路”也可视为对故乡的思念,江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地之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鹓雏,近代诗人,擅长写作古典诗词,风格细腻,常常融入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台湾,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的感慨。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春天的留恋。
诗歌鉴赏:
《鹊踏枝 酬包朗生天笑自台湾寄示近诗》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情感的古诗,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情感的深刻体悟。开篇的“惨碧蕉林初过雨”便勾勒出一幅清新而略显忧郁的自然图景,蕉林在雨后显得更加清晰,仿佛一切都在沉静中复苏,带给读者一种清新的气息。
接下来的“野葛齐纨,时有清风度”,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美好,葛藤整齐如丝绸,清风轻轻拂过,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安详的氛围。诗人通过“眉月窥人低绮户”这一句,赋予了自然以生命,眉月似乎在窥视人类的生活,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诗中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也隐含着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思考。“道是中秋,恰是春光暮”,意在表达对时间的错位感,仿佛春天的美好与中秋的团圆产生了某种悖论,令人感到惆怅。
最后,诗人以“鸥边梦熟江南路”结束,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在海鸥边的梦中,江南的道路已然熟悉,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昔日生活的向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惨碧蕉林初过雨”:蕉林经过雨水洗礼,显得更加惨淡而清新。
- “野葛齐纨,时有清风度”:自然环境中,葛藤整齐,偶尔有清风拂过,显示自然的和谐美。
- “眉月窥人低绮户”:新月似乎偷偷看着人,通过华丽的窗户,增添了神秘感。
- “海天小阁浑无暑”:小阁楼在海天之间,显得凉爽无暑,带来一丝清凉。
- “开遍庭前招隐树”:庭前的招隐树开满花,象征隐逸与宁静。
- “道是中秋,恰是春光暮”:时间的错位,中秋的象征与春天的傍晚形成对比。
- “春水方生君可去”:春水复苏,暗示着新的开始,可以离去。
- “鸥边梦熟江南路”:在海鸥旁的梦中,已熟悉江南的道路,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眉月窥人”将月亮拟人化,增添了诗意。
- 对仗:“惨碧”“齐纨”,通过对仗加强了语句的韵律感。
- 意象:“蕉林”“春水”“江南路”,通过自然意象表达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而细腻。
意象分析:
- 蕉林:象征自然与生命的复苏,带有清新的气息。
- 清风:象征自由与宁静,增添了诗的意境。
- 眉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神秘,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 春水:象征新生与希望,传递出积极的情感。
- 江南路:象征故乡,寄托了对过去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惨碧蕉林”指什么样的景象?
- A. 明亮的绿
- B. 严酷的景象
- C. 清新的景象
答案:B
-
诗中“眉月”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
- B. 新月
- C. 星星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江南路”象征着什么?
- A. 旅程
- B. 故乡
- C. 未来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白《静夜思》中对月的思念相比,姚鹓雏此诗更倾向于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和对故乡的深情怀念。李白的情感直接而激昂,而姚鹓雏则是细腻而含蓄,展现了不同的诗风与情感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姚鹓雏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