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 上巳后湖修禊,分韵得地字》

时间: 2025-01-06 11:56:33

湖白山青风细细。

柳外桥边,安稳流觞地。

酒避愁肠茶破睡。

茫茫非醒还非醉。

试溯永和当日事。

烟水南朝,飘尽新亭泪。

胜日清游今又是。

桃花微笑人间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鹊踏枝 上巳后湖修禊,分韵得地字》 作者:姚鹓雏

湖白山青风细细。
柳外桥边,安稳流觞地。
酒避愁肠茶破睡。
茫茫非醒还非醉。
试溯永和当日事。
烟水南朝,飘尽新亭泪。
胜日清游今又是。
桃花微笑人间世。

白话文翻译:

在湖水清澈、山色青翠、微风轻拂的日子里,
在柳树外的桥边,悠然自得地品酒,
酒消散了心头的忧愁,茶打破了我的沉睡。
我在朦胧中,不知是清醒还是醉了。
试着追溯当年永和的往事,
烟波浩渺的水面上,南朝的悲伤泪水已飘散。
这样的良辰美景,今天又重现。
桃花轻轻一笑,向世间展现了美好。

注释:

  • 修禊:一种春季的洗浴活动,祈求健康和幸福。
  • 流觞:指酒杯流转,形容饮酒的场景。
  • 愁肠:形容忧愁的心情。
  • 茫茫:形容模糊不清的状态。
  • 永和:指的是东晋时期的永和年间,常用来指代美好而遥远的往事。
  • 新亭泪: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指的是对往事的追忆与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鹓雏(生卒年不详)是近现代的一位诗人,擅长古体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婉约而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上巳节后,诗人可能身处于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湖边的景致引发了他的思考,联想到过往的美好与伤感,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的感悟。

诗歌鉴赏:

《鹊踏枝 上巳后湖修禊,分韵得地字》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宁静而又富有情感的场景。诗的开头便描绘了湖水的清澈与山色的青翠,伴随着微风,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此时,诗人借助自然之美,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个人情感的描写,酒与茶成为了诗人对抗愁苦和沉睡的工具,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诗人似乎在追忆往昔的美好,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和迷茫,“茫茫非醒还非醉”一句,强调了心境的复杂与纠结。

最后,诗人回到当下,桃花的微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也暗示着生活中的美好依然存在。整首诗在自然景物的映衬下,融入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浓厚的生活哲学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湖白山青风细细”——描绘了静谧的湖面和青翠的山色,渲染出春日的宁静之美。
  2. “柳外桥边,安稳流觞地”——细节描写,表现出诗人在优雅的环境中悠然自得的状态。
  3. “酒避愁肠茶破睡”——酒与茶成为心情的调剂,暗示着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4. “茫茫非醒还非醉”——诗人自省,处于一种朦胧状态,无法清晰界定自己的情感。
  5. “试溯永和当日事”——回忆往事,展现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6. “烟水南朝,飘尽新亭泪”——借用典故,表达对过往的感伤。
  7. “胜日清游今又是”——重拾当年的美好回忆,带来情感的升华。
  8. “桃花微笑人间世”——以桃花的微笑作为生活美好的象征,在结尾处留下一丝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形成一定的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桃花被赋予微笑的情感,象征生活的美好与温暖。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生命的思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希望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水:象征宁静和深邃,代表内心的平静。
  • 山色:象征自然的美好与永恒。
  • 桃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代表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流觞”指的是什么? A. 饮酒
    B. 舞蹈
    C. 旅行
    D. 听音乐

  2. “茫茫非醒还非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A. 清醒
    B. 迷茫
    C. 快乐
    D. 悲伤

  3.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夸张
    D. A、B都对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同样描写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思,但侧重于对人生的感慨与哲理。
  • 《如梦令》:聚焦于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与《鹊踏枝》的抒情风格相近,但情感更为浓烈。

参考资料:

  1. 《古诗词鉴赏指南》
  2. 《中国古典诗词选》
  3. 《李白与他的时代》

以上是对《鹊踏枝》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