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
时间: 2025-01-19 15:50: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鹊踏枝
月过西窗衾似水。
人在天涯,秋在虫声里。
一院湿烟飞不起。
临风谙尽相思味。
珠楯玉栏闲徙倚。
良夜迢迢,欲遣愁无计。
卜得灯花私自喜。
无言悄立帘儿底。
白话文翻译:
月光透过西窗,床上像流水般的静谧。
远在天涯的人,耳边传来虫鸣,似乎已是深秋。
院子里的湿烟升不起,
我在风中熟知相思的滋味。
珠帘玉栏前,我闲闲地倚靠着。
漫长的夜晚,想要驱散忧愁却无计可施。
偶然卜得灯花,心中暗自欢喜。
无言地静静站在帘子底下,思绪万千。
注释:
- 月过西窗:指月光透过西边的窗户照进来。
- 衾似水:床上的被子如流水般轻柔。
- 人在天涯:远在他乡的人,表达思念之情。
- 秋在虫声里:虫鸣声中隐约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 湿烟:指潮湿的烟雾。
- 临风谙尽相思味:在风中体会到深深的相思之苦。
- 珠楯玉栏:用珠子和玉石装饰的栏杆。
- 良夜迢迢:漫长的美好夜晚。
- 卜得灯花:灯花是指蜡烛的火焰,卜得隐喻获得某种启示或欢喜。
- 无言悄立帘儿底:默默地站在帘子底下,表达一种无奈和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左锡璇,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境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情感的深刻描写。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期,诗中流露出的孤独与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内心挣扎与渴望。
诗歌鉴赏:
左锡璇的《鹊踏枝》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人在月夜下的思念与孤独。整首诗通过月光、虫声和湿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浓厚的秋夜氛围,诗人站在窗前,感受到的不是月光的清凉,而是思念的苦涩。诗中“人在天涯”一语,生动地表达了远离家乡的孤独感,增强了整个诗境的悲凉。
在情感的表现上,诗人通过“临风谙尽相思味”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具象化,揭示出对爱人无尽的思念。后面的“良夜迢迢,欲遣愁无计”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尽管夜色美好,但愁绪却如影随形,难以解脱。最后的“无言悄立帘儿底”是诗人的无奈与默默,深刻地表现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
整首诗的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古典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读者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过西窗衾似水:描绘宁静的夜晚,月光洒在床上,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 人在天涯,秋在虫声里:表达思念之情,远方人的孤独与秋天的萧瑟。
- 一院湿烟飞不起:暗示心情沉重,难以释怀。
- 临风谙尽相思味:在风中体味相思的苦涩,表现情感的深邃。
- 珠楯玉栏闲徙倚:描绘出一种优雅的环境,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 良夜迢迢,欲遣愁无计:长夜难以驱散愁绪,表现出无奈感。
- 卜得灯花私自喜:偶然的喜悦与希望,为全诗增添一丝温暖。
- 无言悄立帘儿底:无言无声,表达出深沉的思念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衾似水”,将被子比作水,突出其柔和。
- 对仗:如“珠楯玉栏”,形成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秋在虫声里”,赋予虫声以情感,增加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与孤独感,同时也反映了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夜晚的向往。诗人通过月光、虫声、湿烟等意象,构建出一个充满情感波动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孤独与思念。
- 虫声:代表秋天的到来,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感伤。
- 湿烟:象征沉重的心情,无法升起的愁绪。
- 灯花:象征希望与温暖,尽管微弱却是心灵的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人在天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
“临风谙尽相思味”中“谙”字的意思是?
A. 不懂
B. 熟悉
C. 忘记 -
诗的整体情感基调是?
A. 轻松愉快
B. 悲伤思念
C. 兴奋激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清照的《声声慢》
- 温庭筠的《梦江南》
诗词对比: 可以将《鹊踏枝》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均表现了思念之情,但李清照的诗更加强烈的情感表达,而左锡璇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与细腻的情感流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