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郎中见示自南迁牵复却至洛城东旧居之作因以和之》
时间: 2025-01-14 05:47: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遭飞语十年谪,新受恩光万里还。
朝服不妨游洛浦,郊园依旧看嵩山。
竹含天籁清商乐,水绕庭台碧玉环。
留作功成退身地,如今只是暂时闲。
白话文翻译:
我曾因谗言被贬流放长达十年,如今又承受恩泽,万里回归。
身穿朝服在洛浦游玩并无妨碍,郊外的园林依然可以欣赏嵩山的美景。
竹子中传来天籁之音,清脆的乐声如同仙乐,水流环绕着庭台,如同碧玉的环饰。
这地方曾是我功成身退的归宿,而如今我只是在这里暂时闲适而已。
注释:
- 飞语:指谗言或流言蜚语。
- 谪:贬谪,指因政治原因被降职或流放。
- 恩光:指受到的恩惠与照耀。
- 朝服:指官员的正式服装。
- 洛浦:指洛阳的河边,景色优美。
- 嵩山:指嵩山,位于河南,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
- 天籁:自然的声音,指优美的音乐。
- 碧玉环:形容水绕庭台的美丽景象。
典故解析:
- “曾遭飞语”:反映了作者曾经因谗言而受到贬谪的历史背景,体现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
- “朝服不妨游洛浦”:表明作者即使身处高位,也不忘与自然亲近,展现了其洒脱的性情。
- “留作功成退身地”:暗示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看淡,表现出一种退隐的哲学思想。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政治家,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见长。他在政坛经历了多次贬谪,但始终保持了积极乐观的态度。
- 创作背景:该诗是在刘禹锡被贬后回到洛阳的旧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故土的眷恋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刘禹锡的个人经历为背景,展现了他在经历政治风波后,回到故乡的感慨与思考。开篇通过“飞语”与“恩光”的对比,表现了他十年的流亡与重归的复杂感受。诗中“朝服不妨游洛浦”一句,透露出一种淡然的态度,尽管身为官员,依然乐于与自然亲密接触,体现了他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
接下来的意象描绘更是生动而优美,竹子和流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环境,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平和。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明此时此刻的安闲只是暂时的,暗示着他对未来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这首诗不仅是对故乡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与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曾遭飞语十年谪”:表达了作者因谗言遭受贬谪十年的经历,情感上有些沉重。
- “新受恩光万里还”:但如今因受到恩宠而归,情感有所转变,带有欣喜。
- “朝服不妨游洛浦”:即使身为官员,依然可以在闲暇时游览风景,展现了闲适的心态。
- “郊园依旧看嵩山”:对故乡自然景色的怀念,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
- “竹含天籁清商乐”:竹林中的音乐优美,表现了自然的和谐。
- “水绕庭台碧玉环”:水流环绕庭院,形象地描绘了宁静的环境。
- “留作功成退身地”:表达了对退隐生活的向往。
- “如今只是暂时闲”:强调了这种闲适状态是暂时的,暗示对未来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绕庭台碧玉环”,将水比作碧玉,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对仗:如“竹含天籁清商乐,水绕庭台碧玉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连续的意象描绘,加深了诗的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
意象分析:
- 竹:象征高洁与自然的和谐,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水:象征灵动与清新,体现出自然之美。
- 嵩山:代表着坚定与永恒,传达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曾遭遇什么?
- A) 赞美
- B) 贬谪
- C) 荣誉
- D) 飞升
-
“竹含天籁清商乐”中的“天籁”指的是什么?
- A) 人声
- B) 自然的音乐
- C) 诗歌
- D) 风声
-
诗中“如今只是暂时闲”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无望
- B) 对现状的知足
- C) 对生活的厌倦
- D)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
- B) 贬谪
- B) 自然的音乐
- B) 对现状的知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刘禹锡的诗相比,同样描绘了自然美景,但王维更注重描写环境氛围和内心的宁静,而刘禹锡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经历与对故乡的感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