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陵曲》

时间: 2025-01-06 12:13:14

上陵风以雨,下陵月星露。

不见西陵宫,但见松柏树。

朝行西山曲,暮至长安道。

长安车马多,风吹陵上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陵风以雨,下陵月星露。不见西陵宫,但见松柏树。朝行西山曲,暮至长安道。长安车马多,风吹陵上草。

白话文翻译:

上面的陵墓上风雨交加,下面的陵墓在月光和星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露珠。西陵的宫殿看不见,只见松树和柏树在风中摇曳。我早上走在西山的小路上,傍晚时分来到长安的大道。长安的车马非常繁多,微风吹动着陵墓上的青草。

注释:

  • :指帝王的陵墓。
  • 风以雨:指风中夹杂着雨。
  • 月星露:指月光和星光下的露珠。
  • 西陵宫:指西边的帝王陵墓和宫殿。
  • 长安道:指通往长安的道路。
  • 车马多:形容长安繁华,车马很多。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涉及特定典故,但“长安”作为古代都城,常被用来象征繁华与喧闹。而“陵”则与帝王权威、历史沉淀相关,体现了对历史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景明,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和人事的观察,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下陵曲》创作于何景明游历西陵及长安期间,诗中反映了他对历史遗迹的思考,以及对繁华都市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下陵曲》是一首表现诗人游历感受的诗作,字句间流露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观察。开头两句通过“上陵风以雨,下陵月星露”描绘了陵墓上空的天气变化,形成了对比,表现了自然的多变与人事的永恒。接下来的“但见松柏树”则暗示了历史人物的消逝,而松柏树的长青又象征着不朽的精神与记忆。

从“朝行西山曲,暮至长安道”可以看出,诗人经历了从清晨到黄昏的漫长旅途,表现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尤其是“长安车马多,风吹陵上草”,长安的繁华与陵墓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生命的短暂与历史的厚重,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现实的思考,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上陵风以雨:上面的陵墓有风吹着,还下着雨,表现出一种阴郁的氛围。
  2. 下陵月星露:下面的陵墓在月光和星光照耀下,露珠闪烁,展现出宁静而清冷的夜晚。
  3. 不见西陵宫:看不见西边的宫殿,暗示历史的消逝与人事的无常。
  4. 但见松柏树:只看见松柏树,它们长青,象征着不灭的精神。
  5. 朝行西山曲:早晨走在西山的小路上,暗示着追寻与探索的旅程。
  6. 暮至长安道:傍晚时分来到长安大道,表现出旅途的艰辛与时间的流逝。
  7. 长安车马多:长安的繁华,车马如织,显示出城市的喧闹与繁忙。
  8. 风吹陵上草:微风吹动陵墓上的青草,暗示着历史的沉淀与生命的轮回。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上陵与下陵、长安与陵墓的对比,展现历史与现实的差异。
  • 意象:松柏树、车马、风草等意象相互交织,形成丰富的画面感。
  • 拟人:风吹草动,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诗歌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历史的沉淀,象征权威与消逝。
  • 风雨、月星、露:自然的变化,象征人生的无常。
  • 松柏:坚韧与永恒,代表不灭的精神。
  • 长安:繁华与喧闹,象征现实社会的忙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长安车马多”主要体现了什么?

    • A. 长安的宁静
    • B. 长安的繁华
    • C. 长安的历史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月星露”主要描绘了__的场景。

  3. 判断题:诗中强调的对比是“上陵与下陵”和“长安与陵墓”。

答案:

  1. B
  2. 夜晚
  3. 正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描绘旅途中的风景和感慨,但更侧重于友谊与离别的情感。
  • 李白《庐山谣》:通过自然景观反映个体的豪情,与《下陵曲》的历史沉思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