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目随山胜,回桡爱浦长。
往来幽不浅,昏旦兴难忘。
木末看归翼,莲西失夕阳。
人声指闾井,野趣惜林塘。
稍近垂杨路,菱舟拥岸香。
白话文翻译
我游望着山的美景,划船回程时依依不舍。
往来此地幽静而不浅,黄昏和清晨的乐趣难以忘怀。
树梢上看见归来的鸟儿,西边的荷花失去了夕阳的光辉。
人声指向村口的井边,乡野的情趣令人珍惜林塘。
渐渐接近垂杨的小路,菱舟在岸边散发着香气。
注释
- 游目:游览目光,指的是远眺。
- 桡:指船桨,划船的工具。
- 幽不浅:幽静而不浅薄,此处形容景色的深邃和美丽。
- 木末:树的末端,指树梢。
- 归翼:归来的鸟儿的翅膀。
- 闾井:村口的井,指乡村生活的情景。
- 野趣:田野的趣味,指自然的乐趣。
- 菱舟:用来捕捞菱角的船。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反映了唐代诗人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南朝,后迁至北方。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和寄情于山水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游襄阳泉石晚归》作于他游历襄阳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创作在唐代,正值社会相对安定,文人雅士多游览山水,吟咏风景,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游襄阳泉石晚归》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游览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恬静而又富有诗意的画面。开头两句“游目随山胜,回桡爱浦长”描绘了诗人游览时的惬意心情,游目四望,山水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划船回程时更是心有所留,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恋恋不舍。
随后的“往来幽不浅,昏旦兴难忘”则通过“幽”和“不浅”这两个词,传达出对山水静谧和深邃的感受。诗人在黄昏和晨曦之间的游历,仿佛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令人难以忘怀。
接着,诗人描写自然景色中鸟和莲花的变化,体现了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最后两句“稍近垂杨路,菱舟拥岸香”则描绘了归途的情景,垂杨的路旁,菱舟散发出阵阵清香,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乡村氛围。
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游目随山胜:目光随着美丽的山景游览,表现出对自然美的赞美。
- 回桡爱浦长:划船回程时,对美丽的水边景色依依不舍。
- 往来幽不浅:往来于此地,感受到的幽静景色深邃而美丽。
- 昏旦兴难忘:无论是黄昏还是清晨的乐趣,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 木末看归翼:在树梢上看见归来的鸟儿,暗示着自然的生机。
- 莲西失夕阳:西边的荷花失去了夕阳的余晖,传达出时间的流逝。
- 人声指闾井:人们的声音指向村口的井,展示了乡村生活的日常。
- 野趣惜林塘:自然的趣味让人珍惜这片林塘的宁静。
- 稍近垂杨路:渐渐接近那条垂杨树的小路。
- 菱舟拥岸香:菱舟在岸边静静停靠,散发着阵阵香气。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的“菱舟拥岸香”通过将菱舟与香气结合,传达出一种和谐的自然状态。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昏旦兴难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比如“木末看归翼”,使得景物更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自然景色和人情味的深切感悟。通过描绘游览的过程,诗人展示了一种理想的田园生活情景,传达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伟岸,代表诗人对大自然的敬仰。
- 水:体现了生命的流动与变化,寓意着时间的流逝。
- 鸟:象征自由与归宿,展现了生命的朝气与活力。
- 莲:象征清洁与高雅,代表了自然的美丽和变化。
- 杨柳:常常象征柔美和温柔,与乡村的恬静生活相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回桡爱浦长”中的“桡”指什么?
- A. 船桨
- B. 船身
- C. 船舶
- D. 船帆
-
填空题:诗中描写的“人声指闾井”体现了乡村生活的__。
-
判断题:诗的最后两句描绘的是城市的喧嚣。(对/错)
答案
- A. 船桨
- 田园气息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山中与幽人对酌》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注重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山中与幽人对酌》:着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心灵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词典》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