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侍郎湘川回,以青竹筒相遗,因而赠之》
时间: 2025-01-19 21:39: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裴侍郎湘川回,以青竹筒相遗,因而赠之
作者:钱起 〔唐代〕
楚竹青玉润,从来湘水阴。
缄书取直节,君子知虚心。
入用随宪简,积文不受金。
体将丹凤直,色映秋霜深。
宁肯假伶伦,谬为龙凤吟。
唯将翰院客,昔秘瑶华音。
长跪捧嘉贶,岁寒惭所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楚地的青竹如同青玉般润泽,湘水的阴影从未消散。用竹缄书,保持高洁的节操,君子自知谦虚之心。所用的文书虽薄,但积累的文才不以金钱衡量。身体如同丹凤般直立,色彩映衬着秋霜的深邃。宁愿假装伶伦,也不愿妄自称为龙凤之吟。唯有翰院的文人,曾经秘密传递瑶华之音。跪着捧出珍贵的嘉赠,岁寒之中惭愧于所钦佩的人。
注释
- 楚竹:指楚地的竹子,象征高洁与雅致。
- 湘水:指湘江,代表深邃与幽静。
- 缄书取直节:用竹子封缄书信,以保持节操。
- 君子知虚心:君子懂得谦逊与自省。
- 丹凤: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格。
- 伶伦:古代著名的音乐家,假借其名意为追求艺术。
- 翰院:指文人聚集之处,象征文人的才华与地位。
- 嘉贶:珍贵的赏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钱起,唐代著名诗人,字仲明,号惭愧居士。他以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作品多涉及自然与人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钱起与裴侍郎的交往中,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与对高洁文人品德的追求。在唐代,文人之间的交流常常通过赠诗、书信等形式进行,反映了当时文人重视节操与品德的风尚。
诗歌鉴赏
钱起的诗以清新、典雅著称,此诗更是展现了他对竹的情感与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开头的“楚竹青玉润”便勾勒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竹子在诗中象征高洁与坚贞,恰如诗人对友人品德的赞美。接着,诗人提到湘水的阴影,暗示友谊的深邃与悠长。后面的几句则通过对“君子”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强调了虚心与谦逊的重要性。
整首诗在用词上精炼而富有诗意,情感真挚。钱起通过竹与水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尊重。最后的结尾处,诗人长跪捧出嘉贶,表达了内心的惭愧,突显了文人间深厚的情谊与相互尊重,使整首诗更显温暖和感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楚竹青玉润:开头描写竹子的色泽,表现出竹子生机盎然的特质。
- 从来湘水阴:湘水的深邃与幽静,与竹子的清新形成对比,暗示友谊的深厚。
- 缄书取直节:强调用竹缄书的高洁与节操。
- 君子知虚心:指出君子应具备的谦逊品德。
- 入用随宪简:指所用的文书虽薄,但文才不以金钱论英雄。
- 体将丹凤直:比喻自己的品德与追求要如丹凤般端正。
- 色映秋霜深:竹子的色泽与秋霜的深邃相映衬,表现出一种凄美。
- 宁肯假伶伦:宁愿假借伶伦的名义,也不愿虚妄自称。
- 唯将翰院客:点明自己是翰院的文人,强调身份。
- 昔秘瑶华音:回忆过去的美好音韵,彰显文人之间的友谊。
- 长跪捧嘉贶:最后的恭敬与感谢,表现出对于嘉贶的重视与感激,岁寒之际的惭愧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青玉,传达出其美丽与高洁。
- 对仗:如“缄书取直节,君子知虚心”,表现出诗的工整与对称。
- 象征:竹子象征高洁,湘水象征深邃的友谊。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友人的赞美、对高洁气节的追求和对深厚友情的珍惜,反映了唐代文人重视品德与节操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楚竹:象征高洁、坚韧。
- 湘水:象征深邃、幽静的友谊。
- 丹凤:象征高洁的品格与追求。
- 秋霜:象征清冷与深邃,隐喻人生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楚竹”象征什么?
- A. 高洁
- B. 财富
- C. 权力
-
诗中“君子知虚心”表达了什么样的品德?
- A. 傲慢
- B. 谦逊
- C. 自私
-
“宁肯假伶伦”这一句的意思是?
- A. 自夸
- B. 假装成名
- C. 追求真谛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赠汪伦》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同样表现了对亲情与友情的思念,情感深厚,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对生活艰辛的感慨,而钱起则更加注重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友谊的珍视,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