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石上苔》

时间: 2025-01-19 20:03:23

净与溪色连,幽宜松雨滴。

谁知古石上,不染世人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净与溪色连,幽宜松雨滴。
谁知古石上,不染世人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溪水的清澈和松树的幽静,雨滴在松树上轻轻落下,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谁能想到这块古老的石头上,却没有世人的痕迹,显得非常纯粹。

注释

  • :清澈、干净。
  • 溪色:溪水的颜色。
  • :幽静、深远。
  • :适合、恰当。
  • 松雨滴:松树上雨滴的声音。
  • 古石:古老的石头。
  • 不染世人迹:没有被世人所污染,保持了自然的本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字仲明,唐代诗人,曾任给事中。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及抒发个人情感,尤以山水诗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自然清净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自然氛围。首句“净与溪色连”描绘出溪水清澈的景象,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幽宜松雨滴”则通过描写雨滴落在松树上的情景,增强了诗的幽静感,仿佛可以听到雨滴轻落的声音。第二句“谁知古石上,不染世人迹”则是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古老的石头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却未曾被世俗的喧嚣所污染,这种对比更突出了自然的纯粹和人心的复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淡泊。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净与溪色连”:描绘溪水的清澈,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幽宜松雨滴”:松树在雨中显得格外幽静,雨滴落下的声音使得环境更加宁静。
    • “谁知古石上”:引出对古老石头的描写,暗示其悠久的历史。
    • “不染世人迹”:强调古石的纯净,未受到外界的影响,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分离。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古石的纯净与世俗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自然的美好。
    • 拟人:将雨滴描绘成有声音的存在,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传达了对自然清净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批判。

意象分析

  • 溪水:象征着清澈和纯净,代表了理想的生活状态。
  • 松树:寓意坚韧和长寿,象征着自然的永恒。
  • 古石:象征历史的积淀和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自然与时间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净”字主要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干净
    • B. 明亮
    • C. 浑浊
  2. 诗中“幽宜松雨滴”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 A. 热闹
    • B. 宁静
    • C. 悲凉
  3. “不染世人迹”说明了什么?

    • A. 古石的脏污
    • B. 自然的纯粹
    • C. 人的无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钱起的《蓝田溪杂咏》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二者都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