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州闻通寺题僧砌下泉》

时间: 2025-01-01 14:29:59

细声从峤足,幽淡浸香墀。

此境未开日,何人初见时。

耗痕延黑藓,净罅吐微澌。

应有乔梢鹤,下来当饮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细声从峤足,幽淡浸香墀。
此境未开日,何人初见时。
耗痕延黑藓,净罅吐微澌。
应有乔梢鹤,下来当饮之。

白话文翻译:

细细的泉水声从山峦下流出,幽静淡雅的水流浸润着香气四溢的台阶。这个地方在阳光尚未升起的时候,谁又是第一个见到它的呢?水面上有黑色的苔藓延展,清澈的水流从缝隙中涌出,发出微弱的声响。想必在高高的树梢上,应该有鹤鸟飞下来,来这里饮水吧。

注释:

  • :山的意思,指山的高处。
  • 香墀:香气四溢的台阶,指寺庙前的台阶。
  • 耗痕:水流经过后留下的痕迹。
  • 黑藓:黑色的苔藓。
  • 净罅:清澈的缝隙,指岩石间的缝隙。
  • 微澌:细微的水声。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其描写的意境与道教、佛教中对自然的崇尚密切相关,表现了隐士生活的恬静与清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写山水,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其诗风清新高远,擅长描绘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士人追求隐逸、崇尚自然的风潮,诗人通过对通寺下泉的描写,表达对静谧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信州闻通寺题僧砌下泉》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山水诗,展现了曹松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中泉水的细腻声响,给人以幽静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清新绝俗的环境中。“细声从峤足”,是对泉水声的细致描写,声声入耳,令人心神宁静。“幽淡浸香墀”,则通过描写水流浸润台阶,表现出泉水的清澈与香气的弥漫,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意境。

“此境未开日,何人初见时”一句,既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惊奇,也引人思考隐士生活的孤独与清静。接着,“耗痕延黑藓,净罅吐微澌”几句,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痕迹与苔藓的生长,表现出自然界的细腻之美。最后两句则引入了鹤鸟的形象,象征着清逸与超脱,暗示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雅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唐代士人对山水的崇尚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细声从峤足:细细的水声从山脚流出。
    2. 幽淡浸香墀:幽静的水流浸润着香气四溢的台阶。
    3. 此境未开日:这个地方在阳光未升起之前。
    4. 何人初见时:谁是第一个看到这里的人呢?
    5. 耗痕延黑藓:水流经过后留下的痕迹,与黑色苔藓相连。
    6. 净罅吐微澌:清澈的水流从缝隙中涌出,发出微弱的水声。
    7. 应有乔梢鹤:想必在高高的树梢上,该有鹤鸟。
    8. 下来当饮之:飞下来饮水。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泉水的细声比作幽静的环境。
    • 拟人:使泉水、鹤鸟等呈现出一种生动的状态。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泉水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士人追求清静、超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泉水:象征着清净与生命,代表自然的纯洁。
  • 台阶: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交融,体现出人文的气息。
  • :常被视为长寿和自由的象征,代表着理想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细声从峤足”中的“峤”指的是: A. 河流
    B. 山
    C. 平原
    D. 森林

  2. “幽淡浸香墀”中的“香墀”指的是什么? A. 殿堂
    B. 台阶
    C. 院落
    D. 水池

  3. 诗中提到的“乔梢鹤”象征着: A. 忧伤
    B. 自由与理想
    C. 冒险
    D. 亲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望庐山瀑布》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强调了自然的宁静,而曹松的《信州闻通寺题僧砌下泉》则更注重水的细腻描写和人文情怀,二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汉诗》
  • 《唐代诗人研究》